中国需要怎样外汇储备原则


  中国的外汇制度关键有两点:

  
  1。外汇管制。就是贸易收入强制结汇,而外资投资也一定换成人民币。出口用汇另外申请。宽进严出。
  
  2。中国依然是国有企业占了相当大比重,国有资产运作始终没有被彻底私有化。
  
  第一条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国有,而且日益增长,形成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巨额储备。第二条形成一个大国对储备的重商主义运作的可能,造成对世界金融体制的强大影响。
  
  无论是贸易结汇还是投资换汇,银行都根据牌价用人民币支付了等额的货币给对方,因此这笔外汇已经不属于换汇者了。银行付出人民币收进外币,等价交换。收进的外币交给央行,因为商业银行只是收益交易手续费。央行才是外币最后的所有者。
  
  央行收进外币,必须用等价的人民币付给商业银行。但是这笔外汇的属权在央行。
  
  很多人把外币存款混淆为换汇。存款时,银行只是给你的存折加一行数据,并没有给你等价的人民币。所以这些外币属于存款人。这等于是借钱给银行,银行为此将付你利息。换汇则是等价交换,外汇出人民币进,你的外汇已经不再属于你。这种简单的问题居然在网络上常常有人混淆。
  
  央行是否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外汇储备呢?并不完全可以随意处置。比如跟一家人家一样,工资收入必须要预留一些固定开销之后,才能做其他的消费。
  
  国家必须准备贸易用汇。既然国家强制要求外贸企业把出口所得的外汇结汇,那么在进口发生的时候,根据外贸公司的申请,国家有义务允许对方换汇,就是用人民币从国家换取等价的外汇。
  
  因此,一般的理论认为国家要预留相当于三个月外贸的金额,作为储备的下限。由此一般媒体认为中国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万多亿美元,所以储备下限为3000亿美元。
  
  笔者认为这种算法对中国是不适用的。中国的贸易基本平衡而且顺差为主。基本平衡的贸易只有一半的交易量是用于进口。所以中国的储备下限按进口算,最多算1500亿一年。更何况中国顺差为主,所以意味着收入的外币多余付出的,就是说连1500亿/年也是非常保守的下限。
  
  笔者认为加上其他各种换汇的需求,每年3000亿的储备下限是非常安全的。或者说30%的下限是非常安全的。
  
  按照目前的储备水平,有7000亿美元是可以做其他用途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终究会走上重商主义注意操作外汇储备的道路,这点也是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