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的发展故事


   爱尔兰倒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奇迹。30多年前,它还是一个贫穷的、了无生气的、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发展前景一片暗淡。1922年才从英国独立出去的爱尔兰共和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强调恢复传统,限制英国的经济影响力,以保护本国经济。但是,自我封闭带来的只是落后。60年代末,爱尔兰从反思中清醒,政府决定“退居二线”打开国门,加入欧盟,为自由市场经济开道。新政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上。

    
  从1968年起,政府为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系统投入大笔资金,如今就公共教育开支在国家收入中所占比例而论,爱尔兰在先进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现在,爱尔兰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向跨国公司提供的技术工资比也许是欧洲最好的。与此同时,爱尔兰降低关税,为外国公司提供了欧洲
  
  上述故事,从拉美而欧洲而亚洲而大洋洲而演绎四方,以30年为期限,从发展中国家提升到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而是当今的一个普遍的现实。关键在于,该国是否有统驭这三驾马车的能力。科学、技术、自由市场经济原本是一个共生共荣、相互作用的孪生体。在这方面,亚洲的韩国更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1990年,韩国列世界经济大国之第11位,但是,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夜之间把韩国摔到生死存亡的边缘,就像几经起落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现时正在危亡线上挣扎的情况一样。资本主义何以在发达国家成功,在发展中国家失败?这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驾驭自由市场经济。韩国的再次崛起,给世界提供了答案。
    
  1997年圣诞节前夕,刚当选的总统金大钟宣布:“外汇已经见底,……一个月恐怕撑不了,不,恐怕一天也撑不住。”可是仅仅过了四年,韩国不仅是在亚洲更是在全球成了新的“英雄国家”。说到底,金大钟走的路就是“小政府大市场”之路。金大钟发誓要以撒切尔夫人为榜样,并且在私有化进程上比她走得更远。今天,民主化、法制化的韩国,过去那种专制的、逆来顺受、等级森严、仇视外来者的封闭的僵死的文化,已经让位于一种全开放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力的新文化。在金大钟垫起的这个自由市场的经济平台上,韩国把个人主义的创造和世界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结合起来。韩国经济危机前30年只有246亿美元的国外投资,在过去4年,却得到了52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今天的韩国拥有10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世界500强名单中,日本公司在缩减,韩国的公司在增加,类似三星、LG这样的跨国公司把高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整合起来,正日益成为美、日等大国的强劲竞争对手。
    
  回过头来看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算,理应在2008年这30年期限到来之前完成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答案却是否定的。据全球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统计,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厉行经济改革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7倍,以现时的市场汇率计算,已超过了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六位经济大国。但是,高盛通过与亚洲7国对比认为,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经济规模却只是对方的四分之一。即便人口总数稍微小于中国的亚洲7国,其国内生产总值加总也比中国高,而贸易总额更是大幅超越中国。该报告还认为,中国在过去30年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从1970年的2%上升至去年的3.5%左右,增长非常缓慢。反观亚洲7国这个指标增长了5倍,日本更实现了10倍速的惊人增长。
    
  如果说“三驾马车”是21世纪的原动力的话,从中国前20多年的实践来看,我们缺乏的是对这三匹马的驾驭能力;科学与技术之马不班配——科学的技术运用滞后;科学与技术这两匹马和自由经济市场之马不般配——科技的市场应用更是滞后。根据一般的看法,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还需20年;那就不是“原定”2008年的期限,而是延展至2021年。由于缺乏统驭三驾马车的战略眼光与相应的管理能力,我们将因此而多耗时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