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得平司 翻译/范丽娇 校对/吴咸建
当家电市场发展由高速成长期转为低速成长期,首先最需要调整的当属商品战略。
在市场快速成长的阶段,商品销售近乎疯狂,商品战略也相对单纯,即“尽可能大量采购畅销商品” 、“尽可能增加畅销商品的库存数量”等。因为市场需求巨大,即使有再多的库存转眼便会销售一空。相反,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库存数量,营业额则会受到损失。总之,充足备货是扩大销售的重要前提。在这一时期里,厂商往往竞相增设新工厂,力求扩大生产量,与流通行业一样,此时期内,即使有大量剩余库存也无需担忧销路问题。
但是,当市场增展速度放缓,若不及时调整商品战略,企业很可能会遭遇重创。特别对于流通企业来讲,市场低迷时拥有大量存货,库存商品会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失去原有的价值。库存数量越大,折旧损失(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的商品贬值)也就越大。同时,商品出样数越多,商品周转率越差,资金周转也就越困难。大量剩余库存禁锢了资本的运转,最终给流通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压力。
在中国,许多生产厂商实行定制包销,作为流通行业的零售企业则需先付货款。而直到送货入店,上架陈列,经由导购员销售到顾客手中,商品才能再次转化为钱款。从付款给厂商,到从顾客手中回收钱款,这一过程越长,给经营造成的压力也越大。当然,一般商品只要没有陈旧化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然而,电脑、数码相机、电视等商品随着时间变化,商品价格会持续下跌,若不尽早出售,很难获得收益。
例如,某电脑销售价格为5000元(进货价格为4500元)。5月订货200台,同时向厂商支付了90万元。6月商品入库,但由于家电市场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虽然7、8两月各售出50台,但新购进的200台却才卖掉了一半。此时,为缓解资金周转问题,尽早将商品售出,企业推出优惠举措,9月降价为4500元,可最终也仅仅卖掉了50台。10月再次降价为4000元,终于卖掉了剩下的50台。从7月到10月,4个月虽然销售了200台,但利润仅为25000元。
最终毛利如此之低,不禁令人质疑这样的销售有何意义,而如此的生意持续下去只会造成更大的资金成本负担。
因此,市场增长放缓时,必须采取与高增长时代截然不同的商品战略。
具体来讲,可分以下几点:
1. 一定程度上优选商品,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2. 控制大宗采购,实行少量订购,即使采购价格略高
3. 控制出样数,集中选择畅销商品出样陈列
4. 围绕畅销品牌,一定程度集中采购
5. 滞销商品尽早处理
另外,商品战略还当根据商品的不同类型有所分别。
比如,数码类商品更新换代快,价格下跌也快,应尽量减少库存。
与之相对的居家设备,如油烟机、热水器、煤气灶具等商品,受流行因素影响不大,价
格下跌情况也比较少,应当以畅销品牌为中心优选商品。
而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等商品也主要以畅销品牌为中心确定商品构成。不是整体减少库存,而是根据商品特征及厂商库存过剩情况决定库存数量。由于厂商剩余库存过多也将导致商品价格下跌,在采购之时需特别留意。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当商品战略发生巨大调整时,多数店长及店员会心生疑惑。因为长久以来习以为常的拥有大量库存的销售模式被彻底颠覆。而要想解除大家的疑惑,需要首先对每个人进行意识改革,使其认识到,在市场紧缩的低成长时期,必须由大库存经营改为优选商品的高效化经营。
当然,不乏有店长或店员将发出不满的声音,“卖得好的商品都没有库存”,“这不是把顾客白白送人?”但是,试想失去了一少部分的顾客与公司由于不良库存引起经营危机,两者孰重孰轻,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
在如今这样家电市场大环境不乐观的背景下,若是不能实现库存精减化的高效率运营,公司的现金流必将遭遇重重障碍。
从店长到采购再到导购员,公司全体必须合力进行意识改革,掌好效率经营之舵,才能在市场的巨浪险阻中扬帆前行。
得平司:
日本流通战略、经营战略专家,家电量贩营业辅导大师,素有日本家电量贩业店长总教头之誉。
吴咸建:
曾任职家电制造及家电连锁企业、媒体等,店铺运营得平流中国传人,现任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中国家电商业周刊》执行总编、中国家电商学院执行院长等,长期从事家电流通市场研究及海外情报编译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