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用管理的角度看待工作过程与结果
天元鸿鼎咨询集团 赵璐
关于工作的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标孰轻孰重的观点争议在管理界从未停歇过。如员工对任务事项存有异议或对如何完成存在不确定性而去与上级沟通,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回复:我要的是结果,用什么方法和过程怎么样是你应该考虑的事,只需要给我想要的结果……或是:给你分派的工作如果怎么做都需要我来告诉你,那你的作用是什么……还有:聘请你来公司就是因为你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或经验),如果你无法完成此类工作那么公司完全可以用最初级的执行类员工来替代……,这种管理方式是典型的重结果轻过程。从劳动关系上看似乎是这么回事,老板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招聘能力相当的员工并付薪,目的就是将工作从个人分解到团队再到个人,通过明确的分工作业实现事项在流程上的衔接,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然而,在追求精细化分工、向细节要效率的科学人性化管理时代,企业对工作过程的关注又在多数情况下超越了对结果的一味追逐。日常管理行为大多是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几个步奏去实现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确立后制定计划,对应着管理上的过程控制,为了保证计划按照预定方向开展,事前控制必不可少,如果管理者放松或放弃对工作过程的控制,那么计划就成为一纸空文。在管理实际中,一些管理者也倾向于规范化管理,组织内部建立了应有的流程规章,配有科学的监管系统,管理风格也很注重人性化,但是员工仍对工作抱有情绪,整体业绩也不如预期,这种情况会让管理者认为应该让员工拥有更多在工作上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减少对工作过程的控制从而避免与员工产生意见冲突,但企业中80%以上的工作事项都是常规性工作,对于重复性工作的管理方法通常是借助既定流程来实现,所以在常规性工作中轻视过程管理是大错特错的。常规性事项之外,企业还有一些创造性工作,这类工作有临时性、突发性、开创性的特点,企业中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和复制,对管理者和员工来说都是摸索尝试的过程,在管理上是应当更注重过程还是结果就存在太多的个性化因素了。
在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管理导向上,笔者更倾向于用应用管理的逻辑去指导实际工作。过程和结果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过程何来结果,只有了解过程了才能知道事情该怎么去做,过程是判断成败的重要手段,就像拇外翻矫正器一样,不管是矫正什么,眼睛也好,足部也好,牙齿也罢,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戴上以后马上就出效果的。反之,不追求结果的过程对企业而言就相当于增加成本。在现实管理中,当管理者进行事项分派时,员工的技能与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是否匹配,是管理者首要考察的。承担任务的员工如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对结果负责,管理者的管理重点应倾向于计划与协调,尽可能的协助员工顺利完成工作;但是员工如果无法对目标和结果负责,或者自身能力有欠缺根本就无法理解工作目标,管理者的管理重点就应放在整个过程管理上,并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能力缺陷给予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和积累经验。
总之:作为员工根据自身的能力,要么对工作结果负责,要么对工作过程负责,在工作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作为管理者要遵循谁制定、管理工作过程,谁对工作结果负责的原则,因人而异进行工作分配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