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对提振出口作用有限


人民币贬值对提振出口作用有限

自近两个月多部委协同打击贸易套利行为以来,中国出口数据已回归真实却异常疲软。特别是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在51%的微弱增长后,继续下滑至-3.1%,出现了自20121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而进口方面,受制于国内需求疲软以及全球原料价格下降,6月进口同比增速也继5-0.3%以后继续下降至-0.7%,进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具体来看,6月出口的严峻形势并不出乎笔者预料,正如笔者在早前文章中所提及的观点,今年在全球经济疲软、劳动力成本上涨、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之下,中国出口远不如数据反映的那样靓丽。果不其然,近两月对香港出口大幅减少,特别是6月中国对香港出口仅为-7%,与前4个月近70%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早前出口数据严重虚高且已对分析经济形势造成困扰,真实情况要远差于预期。但可惜的是,历史数据已是无从更正了。

 

按地区来看,6月中国对所有地区的出口增长几乎都出现回落。例如,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下降5.1%8.3%,延续了早前几个月的下滑趋势。对巴西、俄罗斯和东盟的出口增速也有所放缓。而美国方面,尽管过去几个月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显现,但6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却从5月的-1.6%继续下滑至-5.4%,形势并未得到扭转。

 

按产品来看,6月大部分出口产品呈现负增速。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从5月的2.6%下降到6月的-4.9%,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速从5月的6.4%下降到-3.1%。另外,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速从5月的11.2%下降到6月的2.4%,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速为-5.2 %。总体来看,当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似乎比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更大的压力。

 

进口方面,6月进口延续了5月的负增长局面,这一方面与进口原材料价格回落有关,6月进口产品单位价格同比下降了3.9%CRB指数自2月高点也已经累计下跌9.7%同样佐证这一观点。另一方面,进口回落也与近几个月国内悲观的工业生产有关,生产疲软明显抑制了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展望未来,由于国内经济未见转机,产能过剩现象仍旧突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也难看到进口需求明显恢复。

 

总之,6月对外贸易数据双双进入负增长,凸显了当前中国内外需正面临着严峻性考验。尽管二季度经济数据仍未公布,但结合现有情况分析,如6PMI指数回落、企业预期较差、以及工业价格持续通缩等等,预计二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下滑。而在笔者看来,当前经济下滑的风险加大,也使得决策层早前提出的“宏观政策稳住,微观政策放活”更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仅就提振出口而言,由于当前出口竞争力下降取决于多重因素,如海外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中小出口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以及出口产品亟待升级等等,这其中涉及到海外的因素是我们很难掌控的,特别是经济低迷之下,各国均希望通过出口提振本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空前加大,特别是欧盟已经对中国光伏增收反倾销税,而针对玩具的反倾销税预计7月也会推出。

 

再比如,虽然自5月美国量化放松退出预期加大以来,中国外汇占款增速大幅缩减,显示资本流出已经取代了前4个月的资本流入局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已经停止,即便下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其幅度不会太大,且受到工资上涨与出口结构性转型压力,对出口商盈利能力的提振作用同样有限。当然,早前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出口企业显然是不利的,笔者预计,年底之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平稳,在6.15左右。

 

如此看来,相对于提振外需而言,扩大内需以防止经济加速下滑似乎更有可为。笔者建议,未来在货币政策方面,考虑到当前不少企业债务高企,借新还旧的现象广泛存在,较高的资金成本困境需要破解(一年期贷款利率6%PPI-2.7%,实际贷款利率为8.7%)。另外,高额的收益率恰是引导资金源源不断脱离表内转战表外,无法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价格调整即降息,而在降息之时,加快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加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有助于解决“影子银行”产生根源,防范金融风险。

 

而财政政策方面,传统的刺激政策固然并不可取,但今年至今财政政策仍然过于保守,积极的政策目标远未体现,下半年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防止硬着陆的出现。笔者建议,加快减税、增加转移支付给低收入人群和财政拨款加大基建投入等政策的推出,来抵制经济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