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财务公司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我国从1996年开始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如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当前的发展现状是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水平较高,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较为缓慢,这与政府的多方利弊权衡有关。相关部门负责人曾提出,比较平稳的利率市场化步骤是首先加大贷款利率的下浮幅度,再逐步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然后,再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这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未来的改革方向。央行在2012年六、七月份两次放宽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也是依据此原则,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无疑加剧了财务公司与外部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以当前的服务竞争为主,转变为服务竞争和价格竞争并行的局面。财务公司的利率敏感型业务主要包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协议存款业务以及票据、融资租赁等业务;此外,从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利率市场化也会对财务公司的中间业务、投资业务、同业拆借业务以及市场风险的管理带来重大影响。

  对财务公司而言,利率市场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更好的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财务公司应该努力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贷款业务方面,要加强对贷款利率的定价研究。首先,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的定价由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而定,由于财务公司的经营情况有别于商业银行,采取跟随性的定价策略无法体现财务公司的经营优势。公司可以发展适合自身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对称、经营成本低的优势,采用成本领先策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向规模要效益。财务公司对成员单位信息掌握全面,风险揭示充分,财务公司用来弥补信用风险的成本很低;其次,财务公司所有贷款均属于批发业务,经营成本显著低于商业银行;第三,集团对成员单位发展有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各成员单位治理结构完善,因此财务公司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占用也显著低于商业银行。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后,财务公司在贷款利率方面将比商业银行具有更多优势。常用的贷款定价方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基准利率定价法、客户赢利性分析法等。比如成本加成法和基准利率定价法都是最重要的定价方法:在一定存款成本基础上,加上利差调整项目,包括信用成本、经营成本、经济资本占用成本以及利润等。

  存款业务方面,努力提高资金集中度,增强外部资金议价能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提升资金归集水平,扩大资金规模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将更为显著。首先,资金规模的提升可以弥补利差收窄导致的利润损失;其次,可以摊薄公司固定成本;此外,财务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增强资金的议价能力,提高同业存款利率。财务公司可以抓住利率市场化的契机,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提供比商业银行更为优惠的存款利率,以市场化手段提高资金集中度,扩大资金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资金运用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展资金运用渠道,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资金运用收益。在安排资金计划方面,提升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发挥资金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将流动资金的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准备金率将更加稳定,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合理安排资金计划。欧美大型商业银行都已经摸索出一套基于市场利率水平和流动性头寸之间关联性的专业的资金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引入先进经验,并以此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拓展资金运用渠道方面,利率市场化能有效促进中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同业拆借市场的成熟和完善,为财务公司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建议财务公司加强人才和技术储备,在条件成熟之际,参与同业拆借和资本市场投资运作,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资金运用的收益水平。

  其他业务方面,深入挖掘成员单位潜在金融需求,实现业务结构的多元化。目前财务公司业务结构比较单一,中间业务、票据承兑贴现、融资租赁等占比小,制约着财务公司的发展空间,也使成员单位的部分金融需求流向外部市场。为了更好的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建议财务公司进一步推进业务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提高财务公司中间业务收入,分散经营风险,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内部人”优势,为成员单位提供高性价比、贴身、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业务依存度。

  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科学管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一方面,近年来的数次利率调整,存、贷款利率期限结构都呈现出逐渐水平的趋势,因此存款更加趋向短期化(因为长期溢价不够具有吸引力)、贷款更加长期化(长短期贷款利率差别不大),带来了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提高,利率风险更加显著。建议财务公司尽早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模式。

  (作者孙长学 郝伟,单位:神华财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