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职场政治,成就卓越达人!


 领导说再想想,不是他没想好,而是要你别再想了;

领导说让你看着办,不是不让你办,而是让你抓紧办;
领导征求你的意见,不是真的广开言路,而是在寻求同谋;
领导批评你,不是你真的有什么过错,而是提醒你别站错队伍。
 
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认为职场政治的出现,是由于员工和老板(领导)以及员工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天然冲突性所决定的。没有花样行不通;存心搞花样,谁都不理你。从经济学角度讲,老板会将员工视为一桩风险投资,不可避免会采用短期经营或掠夺性开发的方法从员工身上争取回报。员工则不承担老板所冒的经营风险,更愿意以在老板看来是无效或低效的劳动中争取回报。
 
表面看来,员工似乎是处于绝对劣势,这也是多年来的社会舆论中一再传达给公众的一种观念。但事实上,老板这一边也不乏劣势的成份,只是由于他们在成员数量上不占优势,发点牢骚也没人愿意用心听,只会被公众的吼声所淹没。
 
而员工则会认为:只有首先能教会我东西,最起码不找我麻烦,最好还能让我升迁或获取利益的主管,才是好主管。但显然没有任何一位主管会心甘情愿给部下“让路”的,这就决定了大公司里的职场斗争更为惨烈。
 
职场如战场。因此,随身携带着“望远镜”,并不是用来观望同事们在干什么,而是深入了解职场,充分了解行业动态,了解企业所处位置,了解自身的发展前景。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规划,克服困难,继续充电,最后战胜自己。
 
作为职场上的聪明人,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道理。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老师认为傲才往往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的领导者可能怕员工的才华太出众,威胁或影响到自己,而把有才能的员工打入冷宫。所以在中庸中处理好人际关系非常的重要。将锋芒在必要的时机才显露才更正确。我们要做职场聪明的隐身人,在羽翼未丰之前保护好自己,完善好自己。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总结了职场几点法则如下:
 
职场“法则”一:高效的行动力
 
捕鼠,是猫的本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捕鼠却是猫的策略。即使拥有完全相同专业技能的人做同样的事情,也总会在时间、成本、资源使用乃至取得的成果上有着不尽相同的结果。如果你把每件工作都当作“项目”来管理,从目的与目标出发,把握原则,分析关键问题,寻求最优路径,你会发现你在职场上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一种高效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已。
 
职场“法则”二:敏锐的领悟力
 
面对客户的需求、上司的期望、下属的要求,你是否真的“听懂”他们的话了呢?思维模式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正确地提取信息,准确地理解你的客户(向你提出需求的任何人,包括你的同事、上司、合作伙伴等)的真正意图。挖掘他们深层次的需求,是职场人必须炼就的基本功之一。
 
职场“法则”三:厚积薄发的潜创力
 
李嘉诚说:“勤力与创新是成功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绝不是某些人的专有领地,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潜在的创造力。乔布斯说:“创新是对1000件事情说不。”循着“收集——分析——总结——提炼——突破”的轨迹,不停地积累和探索,下一个在职场上获得“百万美元奖”的,也许就是你。
 
职场“法则”四:推陈出新的学习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有知识每年都以10%的速度在更新,不前进就是落后。无论是稚气未脱的职场新人,还是在职场摸爬打滚了一阵的老江湖,推陈出新的--学习力都是维持你职场活力的必备能力。这不是知识的累加,而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形成。学会与时俱进的填补专业盲区,形成与自身职业发展相契合的知识系统,你才能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
 
职场“法则”五:独具一格的表现力
 
在工作中,有一件事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将观点传达给别人并取得共识,这之中既包括你的上司和下属,也有你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让他们接受甚至是信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站得住脚的观点,还需要你围绕表达的目的,根据聆听者的心理,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去传递信息。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法与不同的人沟通,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与气场,让你的表现成为他人的感官盛宴,是帮助你在职场上游刃有余最好的武器。
 
现代企业也都在追求一种制衡的管理。一个新团队的成立,加入进来的成员是多元化的,都有自己的棱角。你会发现每个公司或者大点的办公室都有诙谐幽默的人,也都有严肃认真的人,也都有专业能力强的人,也都有无能的人。一个好的团队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当这种磨合达到一个最优点的时候,也是一个团队发挥最大效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