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的“互相伤害论”像挑战书


         周明华

日前河北省霸州市环保局内部员工举报霸州市副市长韩清华一家竟然有9套房产之多。8记者就其中6套与韩清华核实他表示其中三套房产为其家人所有两套房产已经出让还有一套不存在。韩清华在采访中多次询问记者是否有录音规劝记者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咱们都不要互相伤害49日《新京报》

副市长抛出的这个互相伤害论”,反映出一些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的复杂心态。如何能互相伤害呢如果韩清华的几套房产不是违规所得是合法拥有那就不怕曝光、不惧彻查才对也不存在记者报道会带来伤害的问题。而今韩清华说记者的报道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画外音已现就是这些房子可能是事出无门。要么是公权占房”,要么是用不明巨额家产在国家调控房产政策未出台之时便购得多套房以图赚个好价钱。

至于对记者的伤害就让人后背渗汗了。对记者有伤害吗记者客观、公正、快捷地报道这起房叔事件何来伤害呢这是记者的价值体现。难道作为副市长,会动用一些资源来给记者“一点颜色看看”,最后 “两败俱伤”?这样的猜想恐怕并非无厘头,韩清华的这一番话,几乎到了挑明的地步。什么你还年轻,什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哪是一名政府高官该说出口的话。说难听点,简直像大市长向小记者发出的“挑战书”——你敢报道,我敢报仇。聪明点,你就此罢笔,若要硬碰硬,看你今后的路咋走?

最近不断曝光的官员成“房叔”的新闻,实际上已经多次剑指官员房产公开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住房信息系统之所以总是欲说还休、一拖再拖当然不是技术层面的阻碍而主要掣肘者是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他们既怕信息公开联网后当地的房价、地价下跌又怕自己的多套房产公之于众受到法治惩处。在公权与公平的轮番较量中个人住房信息公开联网一直难以临盆。公众期待一点鼠标即可获知官员房产的愿望难以实现。而另一面,一些官员总会利用手中权力,不断地上演着“公权占房”的闹剧,而且往往用权力压制和打击报复监督者。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赋有时代责任感的官员大胆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行动引导社会坚定推动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的信心。尽管他们的声音仍显微弱但他们无疑是我们社会中醒着的人”,已开始在整个体制内外激荡。如今看来要将这股向前推动的浪潮转向已经很困难,“房产公开”必将成为我们防止“房叔”再现的有力武器。这些官意推动再加上不断抬升的民意声浪”,“房叔”们的日子只会被一步步逼窄,一些房叔的“最后疯狂”估计是时日不久矣。

总而言之,当前形势在一步步地倒逼着我们需要结合最近的房妹”“房叔”事件尽快将银行账户信息和身份证联网所有假身份证的账户直接永久冻结动态追查资金外流的所有账户。并跟进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保障措施最终让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房产成为玻璃房。这样,那些从官员到房叔的主儿就不会这么神气加匪气。一旦官员的房产不再是私人秘密,那么被举报、被报道的疑点官员就不敢扯下仅存的那件外衣,如此“裸身”向记者发出“挑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