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化要以扩大融入城镇人群为抓手,而非通过买房,建房来实现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达到51.3%,从而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即使如此仍然有50%左右的农民,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合理的水平应在70%-80%,而中国来说提高城市化率也尤为必要,因为还有7亿多农民呢?但有限的土地和低产值的农业根本容不得那么多农民,否则就难以全面实现小康,而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发展的动力日益削弱,经济增长和潜力都在困扰着决策层,而发展又是必由之路,所以发掘新的增长点就尤为迫切,而推进城镇化无疑为未来中国经济注入持久,强劲动力。城镇化目前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措施,方案,当然城镇化进程一直从未间断,一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上升为战略意指加速,规范,具有更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有关城镇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要明确,特别是推进的形式和路径是什么,如何保障人为加速的城镇化更有质量等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笔者认为历史和现实可鉴。

  首先说目前有7亿多农民其实这只是一个名义数字,因为大量的农民已经转移出去成为城市的特殊人群--农民工,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部分适应城市的生活,但因各种条件,比如教育背景,住房,既有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并没有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体制内的,特别是户籍制度,而推进城镇化目前政府最应该做的就是有条件的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当然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大城市也在放开,希望力度更大一些,同时其它城市也应该逐步放开!

   其次目前地方推进城镇化的逻辑和10年前新农村建设如出一辙即通过政府出面征用农民土地连片开发房屋,然后农民去购买从而从农村迁入城镇,而在政府眼里就实现了城镇化,现在的趋势是虽然政府不主导了,但是政府中有形的利益之手插入其中,推高房价,同时随着城镇化战略日益被民众所熟知,民众也参与到卖地,建房过程中,一些人买土地去开发,一些有土地要么卖,要么自己开发,一时间各地掀起了卖地(我想以后再重新分地将会产生更大的摩擦,因为卖过地的人肯定还将要求要地,而之前分得的地已经被其卖掉,其它人会愿意吗?),开发的浪潮,当然也不能算过剩建设,需求还是蛮大的,但是这样的推进逻辑造成的后果是农村辛苦挣来财富消耗掉,而获得是在城镇有一套住房并可以居住,就会使城镇化没有质量,更没有内涵,而我一直认为城镇化的推进一定要有内涵,特别是迁入城镇以后能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能更好的融入市场,获得更多的收入,能融入享受更高质量的城镇生活,子女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个人能享受均等的福利保障,而至于购房居住则是之后顺理成章的事,而现在的情况是包括政府的主导者在内的所有人眼睛都瞄向利益,没有人想着实实在在为农民变为市民做一点实事,增进农民利益而非消耗农民财富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