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就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他同时强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中国内地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以后的七年时间将是中国能否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就是,经济长期徘徊在人均GDP1万美元以下,很难突破1万美元。同时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而这些情况在中国内地已显端倪。
历史上像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都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也有许多国家却落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而不能自拔,至今仍在“陷阱”里苦苦挣扎,这在亚洲和南美国家中居多。亚洲有菲律宾、泰国,南美洲有巴西、阿根廷以及墨西哥。
中国要想避开“陷阱”的唯一出路就是深化改革。对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已是绕不过去的坎,这就意味着决策者需要拿出极大的决心和睿智,针对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真动格。2013年新科经济学诺奖得主罗伯特
首先,严重的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因素。照理说,本来经济积累到一定阶段,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至1万美元后,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的提升,对经济发展推动的劲头应该更大才对。
但是,由于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使得经济发展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富裕群体在各种消费方面已经应有尽有,消费倾向非常低。而消费倾向高的普通百姓却因收入增长缓慢,经济生活负担过重,虽有消费倾向,但却没有消费能力。
毫不夸张的讲,贫富差距过大根本上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拦路虎,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将在“控高、扩中、提低”上下功夫,真正将收入增长的重心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而唯有形成一个橄榄型社会,中国才能真正迈出中等收入陷阱。
再者,必须打破垄断为核心,释放经济内在的生命力。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三分之二,民营企业占三分之一,这种格局十多年来没有根本变化。这背后折射出产业集中度过高,并且都集中的国企特别是央企手中。但是,社会总资源就是这么多,要是都被国企特别是央企占去,那么,留给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将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而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多年,可见民营企业以及其他形式企业长期以来的生存环境是多么的艰难。
令人鼓舞的是,本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大力度放开市场、降低门槛、破除垄断,并且在上海开设自由贸区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力图释放民间资本的内生活力。相信这会是明天召开的十八由三中全会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的效果最后究竟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向居民和中小企业大幅减税降费,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乃当务之急。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国富民穷”的现象,这使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步履为艰。如何激活居民消费,给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创造较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将民间消费和投资的潜力彻底释放出来,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届政府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努力,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调整政府与企业、居民收入的分配蛋糕,更倾向于企业和居民。
总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漫长的过程,道路前面布满荆棘。现在通过大力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抑制贫富悬殊;打破垄断,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税降费释放消费活力等改革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资源能源推进型、出口型和大举投资型经济拉动转向内需消费为主,才能让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的活力充分释放,也才能使中国真正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