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了经济结构转型之后,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不会再只是以生产总值(GDP)和出口为引擎,如何拉动内需,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同样也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所以,谁是中国未来的消费主力,成为了所有“掘金者”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以往我们常说中国制造太低端,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飞机,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商品,使得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亮点,看似不起眼的小众和尾货,却帮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在《从小众到主流》中,韩国学者金兰都看来,小众往往隐藏着未来的主流趋势——以往淘宝里大家都是在尾货中选择精品,而现在淘宝则成为了各大品牌处理尾货的主要渠道,以往“made in china”遍及全球,而现在各国企业却都盯准了中国人的消费心理,“made for china”成为了各国奢侈品生产厂商的追求。因此,追求高端制造还是继续走价廉物美的路子,是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家都要面临的选择。在作者看来,随着中国实用主义的抬头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反腐的深入,高端制造和奢侈品在中国始终难以成为主流,抓住小商品的升级和中端产品的开发,应该是把握经济运行节奏的关键,未来几年,中小型的消费者才会是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仅就今年淘宝双十一的销售来看,国产智能手机——小米一天5.41亿、排名第一的销售额,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它不同与以往山寨机的粗制滥造,注重品牌,但同时保持了山寨机的低价优势,完全符合中国大多数低收入阶层消费升级的需求。
每一次交易都会改变两个人的财富状况,甚至是命运,而国际贸易之间,用来交易的则是两个国家人民的未来和幸福,这一点,在《与全世界做生意II:你买的是什么》中,经济学家柯纳•伍德曼再次上路,探索交易究竟给不同的人们带来了什么,在中国工人抱怨工资低的时候,西班牙的年轻人则在抗议失业,埋怨政府没有如同中国一样提供就业机会,所以,当你选择购买一件商品时,你可能给了别人希望与幸福,也可能给他人带来了加班和病痛、愤怒。在《复盘》中,柳传志先生将围棋中的“复盘”作为自己每次总结经验和探索的方式,类似于“摸着石头过河”,某种程度上,回顾、反思、探究、提升,是战略双方都在进行的过程,举一反三的经验逻辑,再加上灵活机动的应变政策,或许是面对前无古人事业的可行之道。
在《全球智库经济观察(2013)》中,李稻葵先生谈到了“误读”中国经济的原因,在他看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欧美各国相比,并无多少风险,但我想他忽略一个前提,那就是欧美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扩大债务是逼不得已,而中国在经济上升时期,扩大债务等于是吹大了经济的泡沫,风险不在于当下,而在于未来。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政府对巨额资金的掌控和使用,往往会推高资源品的价格,造成行业的畸形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体系,这一点,正如尤查•本科勒在《企鹅与怪兽》中所写到的,发展经济的方式不同,就会决定其后的社会组织形式、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作为开放共赢的linux操作系统的象征企鹅,与作为国家权力和社会管控象征的怪兽“利维坦”,其实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个企业的差异,更是管控型社会还是开放合作型社会的选择。最近,地产首富王建林曾与电商大鳄马云打赌,“2020年,也就是8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马云在今年双十一销售突破350亿后回应道,“如果王健林赢了,那么是整个社会输了,是这一代年轻人输了。”随后,万科执行副总裁张纪文指马云“忘乎所以”,任志强则在微博上不屑一顾的评论——“三百亿也就是几块地钱”。我想,马云要表达的并不只是希望通过市场的力量打压房价,更进一步的意义在于,草根与精英并不是只有管理与反抗或顺从这一种模式,“亲,给个好评呗”式的沟通和交融才是和平发展的致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