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照出一己私心
2013-10-22 00:49:54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徐新桥
长江商报消息 古有从善如流的美德,今有截流成湖的恶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商便民的好政策,却在中下游沉淀下来,就是这种恶习在作怪。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半年多来国务院出台的促改革、调结构措施落实情况汇报,特别指出要加快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克服拖延应付和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研究推进改革的具体措施,让市场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让政府管理更加到位,努力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如果公器私用,以权谋私,那权力便是寻租的手段。也许租金不是直接进入个人腰包,就像前几天见诸电视台的某自治区城管收取摊位费就可占道经营,还堂而皇之地开具收费票据,成为部门经费。但是,“收支两条线”的幌子遮掩不住一己私心,背后肯定存在某种关联,要不然为什么敢于铤而走险公然违规?
也有在“堰塞湖”畅游安然理得,脸不红心不跳的。据前不久的一个调查,某地城市新区建设,区内的每一个项目都被要求单独进行专项行政审批,不得打捆审批,结果一堆项目只好一个一个地进行此类专项审批。审查单位与批准单位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都是交几万块钱就可按照程序审查通过。你说不合理吧,他说审查有法可依,不能搞变通,法大于理啊,让你无话可说。国务院会议指出的“堰塞湖”,包括这种看似堤坝合规的堰塞湖,同样折射出“湖坝”的一己私心。
法律有条文,更有法理、法律精神。依法行政,意味着法规没有明确的事项,就不能做,不像公民和企业,法规没有禁止的事项,后者就都能做。但是,依法行政便民把关原则中的便民是法理,把关是法律,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才是法律精神。
企业家是当代的将军,是我国向贫穷落后开战的急先锋,在市场经济前线带头拼杀,中小企业家尤其艰难。世界经济处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之中,国家面临的环境压力不小。好不容易保持向好的宏观经济局势,着实得来不易,理应倍加珍惜,趁势借势,助力给力。作为后勤保障的行政人员,使绊子,拖后腿,放冷枪,捡便宜,有心谋私,无力秉公,不是妖怪也是妖精,垂涎唐僧之肉,今朝何忍?改革难,不改革更难,抡起金箍棒的孙悟空,该出手时就出手吧,对妖精妖怪当头棒喝。
■ 特约评论员徐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