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可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民营银行
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也就是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但是,这片土地正被寄予厚望,或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要点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
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
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
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
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
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二、银监会:民资可在自贸区设立民营银行
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3年09月29日 来源:银监会网站
(银监发〔2013〕40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自贸区内银行业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支持中资银行入区发展。允许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在区内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允许将区内现有银行网点升格为分行或支行。在区内增设或升格的银行分支机构不受年度新增网点计划限制。
二、支持区内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发起人在区内申设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支持上海辖内信托公司迁址区内发展;支持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区内设立分公司;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专业子公司。
三、支持外资银行入区经营。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区内设立子行、分行、专营机构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外资银行支行升格为分行。研究推进适当缩短区内外资银行代表处升格为分行、以及外资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年限要求。
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五、鼓励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跨境融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全供应链贸易融资、离岸船舶融资、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外保内贷、商业票据等。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内保外贷、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
六、支持区内开展离岸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在区内开展离岸银行业务。
七、简化准入方式。将区内银行分行级以下(不含分行)的机构、高管和部分业务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设立区内银行业准入事项绿色快速通道,建立准入事项限时办理制度,提高准入效率。
八、完善监管服务体系。支持探索建立符合区内银行业实际的相对独立的银行业监管体制,贴近市场提供监管服务,有效防控风险。建立健全区内银行业特色监测报表体系,探索完善符合区内银行业风险特征的监控指标。优化调整存贷比、流动性等指标的计算口径和监管要求。
2013年9月28日
三、民资进入银行业规则逐渐落地
闫瑾
2013年08月12日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民资进入银行业规则逐渐落地
日前,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照2006年发布的版本,《办法》对境内企业发起设立中资银行的“门槛”有所降低。分析认为这标志着民资进入银行业的配套政策正逐步出炉。
北京商报记者将新《办法》与旧版进行对比发现,在境内机构设立中资银行的审慎性条件中,取消了旧版中的“地方政府不向银行投资入股,不干预银行的日常经营”。同时,《办法》对于境内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中资银行的要求有所放松,去掉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不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10%”,以及“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净资产的50%(合并会计报表口径)”的要求,用一句“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来代替。《办法》中同时增加了“社会声誉良好,最近两年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且对境内非金融机构发起要求取消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只是要求“依法设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境内非金融机构的入股资金由此前的真实合法变为“入股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不得以委托资金、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增加了该企业代他人持有中资商业银行股权,不得作为中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发起人的条件。“监管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就要有更细化的条件去规范,所以以上这些条款不仅放开了自然人手中的民间资本,同时也进一步审慎规范了其条件,防止风险事件发生。”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直言。
此外,对于境外金融机构作为中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的条件有所收紧,其中“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应达到其注册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且不低于10.5%”,而旧版中为8%。
四、民营银行筹建超20家 三种路径试水
2013-09-29 来源:投资者报
9月25日,格力电器临时停牌,公司被爆正在接洽成立民营银行;9月23日,金发科技证实正与广州其他民营企业尝试联合设立民营银行。
通过各方渠道汇集的消息,《投资者报》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有意向开银行的企业已经包括腾讯、美的、新希望、吉祥航空、苏宁、奥康、报喜鸟、红豆、中关村、正泰电器、雨润、三胞集团、沙钢集团、扬子江造船、华峰集团、凯乐科技、杉杉科技、阿里巴巴等20多家企业。
最近两个月,全国各地稍有实力的企业都纷纷发出要进军民营银行的意向。民营银行长长的申请名单上还在继续加长。
面对如火如荼的局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担忧:“我们很高兴看到民营银行放开,但是也要注意一些企业图谋不轨。目前资本市场上,只要沾上民营银行概念,股价就以涨停来反映,要防止他们圈一把钱就撤。”
筹建速度加快
早在今年上半年,政府就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吹风打气。
5月,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
6月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首次提出,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可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也将有重大突破。他称,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相关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风险外溢。
7月,国务院很快就推出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各个场合发表讲话,支持民资设立民营银行,放款民间资本准入。
在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各省市的企业都按捺不住争相赶赴京城准备争取“金融牌照”。 长江证券分析师邓二勇分析称,作为国退民进的重要一步,民营银行加入并加剧竞争,成为政策面可选的改革方向。
记者了解到,相比大多数企业仅是在筹备阶段,已经有10家取得了工商总局的名称预先核准,而且筹建速度明显加快。
10家公司分别是9月23日预核准的国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中联银行、锡商银行、苏宁银行、华瑞银行也已经获得工商总局的企业名称核准。9月以来已有5家民营银行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不仅如此,就在今年的5月、6月及8月间,工商总局也曾核准前海银行、中储银行、华商银行、苏南银行及国融银行的名称。
由于未披露详细资料,记者并不能确定10家背后的股东。但是从名称上仅有几家可以大致猜测,苏南银行背后是江苏红豆集团,苏宁银行背后有苏宁云商,华瑞银行背后有华峰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银行仅仅是通过工商总局的名称核准,未来还需要经过银监会、央行等一系列审批核准后,才能最终成立。因此,首单民营银行究竟花落谁家目前还不得而知。
目前,温州、泉州、上海以及广东部分地区都在积极争取首批试点城市。郭田勇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今年在政策层面至少会设立一至两家民营银行。然后通过试点,再推向全国。”
存款保险制度有望明年推出
虽然各界掀起民营银行热潮,但尚未出台详细的操作细则和准入门槛。
《商业银行法》第16条规定,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设立后,才能凭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而目前各企业的申请都停留在当地证监局层面。
哪些民营资本可以进入,对于股东又有什么规定?
有媒体报道称,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已完成报至银监会,将会作为全国版细则的参考。
根据试点讨论稿,民营银行的门槛为民营银行需要一次性拿出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设立后视发展情况逐步增资。对于股东资质也有明确的规定,核心主业不突出且经营行业过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可能被排除在外。对于入股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的自然人参股也会受限制。
从目前的门槛来看,准入要求并不高:5亿元到10亿元的注册资本,很多企业都有能力达到,股东资质的审查也并不是很严格。
但问题是,民营银行酝酿许久迟迟未有行动,在于风险防范机制,准入机制都不明确;在于存款保险制度还未建立,利率市场化还没有真正完成。
郭田勇指出,民间资本一窝蜂搞银行,有可能出现关联交易,搞利益输送,办不好还有可能会把钱卷走,逃之夭夭,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非常必要。
值得期待的是,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将会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市场上的声音认为,明年上半年就可能推出。
三种发展路径开始尝试
记者注意到,目前申请设立的民营银行有三种发展路径:一是互联网金融,依托自身互联网平台,发展新金融业务,打造互联网金融,例如腾讯、中关村科技银行、阿里巴巴。他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在线客户群体,有可掌握的交易数据和信息优势,能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模式。
目前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有互联网金融的雏形,即某些类型的网络信贷模式。2012年网络P2P信贷的规模扩大了10倍,两年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如果能有银行牌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银行业务将会大放异彩。
二是供应链金融。对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企业,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合作的企业募集资金。例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另外这些公司基本上是现金流大户,大笔的钱可以不再放在银行,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美的集团早有实践,旗下的财务公司能为上市公司提供存款、贷款、担保以及结算等金融业务。
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认为,新创设的民营银行在建设初期应该更加紧密地围绕股东的业务上下游进行金融业务的开发,逐步拓宽业务范围。
三是村镇、社区银行模式。除了前两类,更多的银行是想模仿现有银行的经营模式,定位小微金融。例如杉杉控股的发展目标是尤努斯的国民银行模式,欲将其银行业务打造成为实体经济和中小客户服务的品牌商业银行,因此在名字的确定上,选择了“民众银行”。
警惕一哄而上风险
大批公司开足马力进军银行,无非是想找到下一个利润增长点,银行远超实体经济的丰厚利润是趋之若鹜的根本。但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还能赚大钱吗?现实没有那么简单。
在8月初内蒙古的一次讲话上,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提到,由于国内民营银行的数量和规模所占的比重都是非常低,发展大批民营银行,打破垄断是必要的。数据统计显示,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商行,377家农商行,还有147家农信社,基本上属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国企,占比高达95%,民营资本只有区区的5%。
但是他也提到,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要做好前三年到五年不赚钱的准备,银行天生属于大块头的行业。
例如草稿试点规定,民营银行可能会以信贷业务为主,以服务“三农”和社区银行的形式合法经营,并且原则上不在行政区辖外设立分支机构。这意味着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在信贷业务上有区域限制,是社区银行,很难同全国性的银行竞争。
另一个风险是,随着市场利率化的推进,银行竞争加剧,不可能再有巨大的存贷利差,银行再也不能“躺着赚钱”。
董文标的建议是,现在很多城商行、农商行都非常好,你可以参股,总比自己单独开一家银行要有优势。
知名金融学家宏皓也提醒说,企业设立民营银行是把双刃剑,面临着人才、风险管理、技术、资本等诸多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公司带来风险。就好像过去10年间上市公司争相涉足房地产,又有多少公司是获利巨丰呢?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是要量力而行,建议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不要盲目将民营银行作为企业转型的上策,而是应该将精力放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创新上,做强做大最擅长的主业才是立足发展之本。”宏皓撰文说。
“眼下的资本狂欢,让人心忧,但愿民营银行最后不要只停留在纸面,或者玩新瓶装旧酒的概念游戏。”郭田勇警示道。
本文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薛玉敏
五、民营银行获民企支持 民意有思考
2013-09-29 来源:人民网(北京)
民营银行是2013年下半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头戏。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上述提法。9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刊发署名文章指出,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小金融机构创造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
随着监管层密集表态,支持设立民营银行,各地民企跃跃欲试。使得“民营银行”成为这段时间持续热度最长的金融改革舆情话题。
六、重庆3家民企有意成立民营银行
2013-09-23 来源:重庆晨报(重庆)
9月12日,“苏宁银行”名称获工商总局核准,同时获得核准的还有“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加上此前的“苏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有3家民营银行名称获核准。
全国的民营银行报备和注册进行得如火如荼,重庆却显得风平浪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重庆的民营企业家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已经拿出了一份组建民营银行的方案。”中秋节前的一次会议上,重庆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晨报记者,除了他自己的公司外,重庆至少还有两家大型集团公司也交出了自己的方案。
“牵头的并不是我们公司,而是一些民企方面的机构。据我所知,目前这些方案并没有上报,还处于内部论证阶段。”这位负责人对于民营银行这个话题显得非常谨慎,不肯透露相关详情。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重庆企业家就有过设立民营银行的努力。不过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并没有取得成功。今年,金融“国十条”让民营银行的梦想再度照进现实,重庆这次努力能否最终开花结果呢?记者辗转联系到另两家有意成立民营银行的大型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他们同样很谨慎而低调。“毕竟现在政策不确定性还有很多,实施细则也没有出台,最终能否拿到批文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意愿。”一位负责人表示。 (记者 毛莹)
七、10家银行获准设立自贸区分行
2013-09-29 来源: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9月29日讯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8家中资银行、2家外资银行获准设立自贸区分支行,1家金融租赁公司获准设立。
据东方卫视报道,首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及上海银行等8家内资银行获设自贸区分行,花旗、星展等2家外资银行获设自贸区支行;交银金融租赁获设自贸区专业子公司。
相关:金融业抢滩上海自贸区
民资可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民营银行
comment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