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谁活着?
陈敏昭
传说人是女娲用泥捏造的。这天,女娲心情很好,又开始玩捏造人的游戏。捏好三个人、在他们具有意识即将离开仙界的时候,女娲决定与他们进行一次谈话,她问第一个人:“到了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女娲又问第二个人:“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第二个人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女娲又问第三个人:“你作何准备?”第三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女娲在生命薄上给第一个人打了50分,给第二个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女娲认为第三个人才是最完美的人,她甚至决定多生产一些“第三个”这样的人。
第一个人来到人世后,表现出不平常的奉献精神和拯救世界感,他为许多人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奉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他从不求回报。他寻找真理并为之为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渐渐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们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常常被人们念叨,人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把他树为榜样。他逝世后所有人都依依不舍、伤心不已,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
第二个人来到尘世后,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破坏欲。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无恶不作。慢慢地,他拥有了无数的财富,生活奢华,一掷千金,妻妾成群。后来,他因作恶太多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之剑把他驱逐出人间的时候,他得到是鄙视和唾骂。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痛恨着。
第三个人来到人世后表现平平,十足的凡夫俗子。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每天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若干年谢世后,没有人能够记得他的名字。他们的后代为他们做了总结和评价:给第一个人打了100分,为第二个人打了0分,为第三个人打了50分。这是他们的最终得分。
人给人的评价与神的评价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呢?人说:“是女娲错了!”可是女娲却不屑于回答人们的质问。于是:人只好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神活着。
2500多年前欧洲希腊的哲人和亚洲中国的哲人都用几乎相同的寓言告诉我们,人不仅不能为神活着,也不是为别人活着,仅仅是为自己活着:说得是很久以前,有个老爷爷带着十二、三岁的孙子牵着一头驴子准备去赶集。走了一段路,那位老爷爷听到有个路人说:“这两人真是的,放着驴子不骑,傻瓜!”二人听后觉得有点道理。爷孙两人便一起骑上驴背继续前行。走了不远,又遇到一名路人,那路人指着他们说:“这爷俩真是没人性,把驴子要压死了。”听路人这么一说,那老爷爷赶忙下来,让孙子一人骑在驴背上,自己牵着驴子步行。没有走几步,路边一妇女说道:“这是什么时代啊,小孩子真不懂事,自己享受,让老人家走路。”孙子听了觉得那名妇女说得很有道理,便赶紧下来,让爷爷坐上去。走着走着,来到一条热闹的街坊,那里有三五个妇女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唉,这个老人怎么这样没有爱民,自己享受,让小孩子受苦。”听了这话,老人脸红了。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到底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呢?爷孙俩商量一阵后,向人们借了一条大绳与一根长棍,将驴四脚绑上抬到市场去了!
读完这两个寓言后,我相信你一定在思考:我们无法阻止别人的批评、劝告与指手画脚,也无法取悦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神,否则,我们将找不着北,失去前进的方向,迷失了自己。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