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南美投资的市场理念


浅议对南美投资的市场理念

投资如战略布局,没有体制和道德顾忌,只有人力物力和市场的规则定律。这是索罗斯在亚洲风暴之后对菲律宾阿基诺的回答。

南美不同非洲,缺市场不缺人力和财力,尤其不缺政府的营理能力。这是美国尤其是英国与南美相处一百年后的结论。中国登陆巴西成功是卢拉的功劳。他说服了巴西财团面向亚洲市场,反对由美国迈阿密中转与亚洲的贸易结构。直接与中国接轨,将飞机厂和钢厂吸收了中国资本。

卢拉坚持了一条,不放弃巴西主权和劳力市场。用中资安置了巴西就业。亚洲市场的吞吐量,使巴西货币升值,卢拉不失时机地把雷亚尔升值4倍。重复了阿根廷1990年的升值比索发生的“经济奇迹”。即用亏本企业和深海油田吸资还债松绑政府印钞权力。再自力更生开拓亚马森农业出口赚钱。中国为卢拉归还了美国债务,卢拉拉动了内需。

所谓奇迹就是用升值本币拉动了内需。巴西十年中GDP平均在5%左右,但是,人均收入提高了3倍。大量的人从公务职业中退出自立创业,因为赚雷亚尔比赚美元利润高4倍。例如在北美和欧洲只有低于10%的利润,而巴西利润高于30%。更重要的是雷亚尔与美元比1.61。差距很少了。大家追逐雷亚尔,关键是私人企业和自立创业比公务员赚得多。

巴西境外资本尤其是企业家回流,产生了净资产达300亿的世界第七富豪埃克·巴蒂斯塔。这个社会现象表明巴西的个人可调动的合法财产高于政府的官员。这是数字管理的必然结果,私人权大于政府官员。公务员不再是穷人的傍权贵,而是公务员是有钱人的社会义务。

当中国和非洲争夺公职排长龙时,巴西退职成风。

人民成了主人。

这就是共产主义。

不是中投救了巴西,而是中国市场救了巴西。亚马森资源找到了市场。绝对不是中国林毅夫和那位“中国马歇尔计划”出谋者税局副局长的理念。他们认为是为中国产品扩大了市场,解决了中国的过剩产能。实际上巴西市场充斥欧美品牌中国制造。而耐用财则是巴西生产和阿根廷供应。

中国投资境外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基础设施是地产的保值理念。并没有解决中国产能过剩。因为中国没有新科技和品牌输出。中国产能过剩的企业是外资产品而非高科技产品,例如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页岩油气开采,以及原子能的和平应用等等中国都缺失。

这样的投资并无多大经济意义。属封建占山为王的小农主义。必须尽快停止。

由此观之,与其投资巴西深海石油、钢厂和飞机制造厂,不如投资巴西港口、造船厂和农业加工厂以及粮食仓库,酒精蓄贮存基地。这类产业在巴西是五十年内的抢手货。而仓库和农产加工厂可能永不会贬值。因为巴西蓄有世界珍贵的四分之一的淡水。

人类没有燃油生活了二万年。人没有淡水活不过72小时。这才是市场的投资核心。

林毅夫的保8框架也不是市埸的意志。市场是生机理念,不是机械定理。GDP表示投资的量变,不能反应市场供需实质。市场反对控制生机的计划,不反对顺应和捕捉生机的计划。

南美的国情是缺市埸不缺政府,所以主权资本只能投给政府不能独资。独资留给私人资本。

中国在阿根廷投资失败是两国政府的对立。总的来讲是中国的投资理念的失误。例如对YPF的投资,中油竟然敢向西班牙私人石油企业收购YPF。一旦女总统克里丝蒂娜宣示主权之后,中资反而渐离渐去。

反过来说,外国收购四川页岩油田不与中国政府合作,能行吗?这种恶意收购中国巳经习以为常,若不改邪归正,终有死无葬身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