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吉炳轩的“民生观”
“我们一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统筹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把握好民生工作的力度、节奏和速度,多干打基础、利长远和促发展的事情,努力把财富的蛋糕做大,让黑龙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日前在接受记者就民生工作的采访时如是说。(2012年8月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始终坚持民生为大、民生为重、民生为先,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截至2011年末,全省累计直接民生财政支出4404.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2%,民生领域投入越来越大,群众得到实惠越来越多。品读吉炳轩书记的“民生观”,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生情怀,更感悟到了民生之重。
民生不是嘴上说说,必须牢记在心。民生为大、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民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必须让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牢记在心,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时刻刻为民所想,为民所急,解民所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只有心中装着人民,心中怀着民生,才能把民生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反之,满足于大会讲小会提,而心中无民,职能是唱仰天歌。
民生不是空洞理论,必须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民生观”可以看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实践中来的,就必须突出实践特色,立足当地实际,而不能将之仅仅当作空洞的理论,那就失去了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抓好民生工作,切忌脱离地方实际,凭空想象,主观臆断,靠行政命令推进,而不是立足实际、贴近实际、指导实践。这就要求调研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准制约发展、影响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的相关因素,补齐短板,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点,不问主次,脱离实际,乱折腾。
民生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落到实处。民生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直接受益的是群众。做好民生工作,不是搭建空中楼阁,搞虚无缥缈的一套,必须将民生工作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措施、每一条理念,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有善于抓落实、敢于抓落实的勇气和魄力,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和促发展的事情,努力把财富的蛋糕做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涉及到民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抓实,切忌作风飘浮,心沉不下去,力使不上来,让民生打水漂。
民生不是好大喜功,必须关注细小。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出素质,细节体现出责任,细节体现出落实,细节体现出结局。民生工作,涉及面广,能不能抓好,关键看有没有关注细小、注重细节的精神和作风。有些地方,个别官员,总不屑于民生工作的细枝末节,热衷于搞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的形象工程、面子事业、政绩工程,看似轰轰烈烈,其实真正得实惠的未必是老百姓,基本都是往领导脸上贴金的。这其实是一种好大喜功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并没有真正把握民生观的本质和精髓。甚至有些地方,还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将群众比较关注关切关心的热点问题、细节问题,搁在一边、抛在脑后,热了领导,冷了百姓。
民生不是挂一漏万,必须全面到位。民生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经济和社会工作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此,抓民生,就是抓经济、抓发展、促和谐,必须合理统筹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把握好民生工作的力度、节奏和速度。同时,民生工作也是面广量大的,必须全面抓、抓全面,切忌顾此失彼、挂一漏万。要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就业渠道,努力做到民有其业;千方百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努力做到民有其得;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体生活,努力做到民有其保;千方百计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努力做到民有其居;千方百计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做到民有其乐;千方百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做到民有其安。另外,要兼顾到不同群体的民生需求,特别是要做好困难群体的民生救助等工作,让每一个群众都能感到了温暖和阳光。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民生为大、民生为重、民生为先,不能成为孤本,而必须遍地开花、普惠民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老百姓的脸上都能看到笑容,才能让我党的执政之基更牢更稳更久。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吉炳轩:民生为大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感悟吉炳轩的“民生观”
comment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