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葡萄”在重庆巴南培植成功(1)


  “中药葡萄”在重庆巴南花溪镇培植成功

说明:秦明德医生重庆名中医少林堂弟子,她经验丰富,医术高明,在名中医刘光瑞指导下,大胆尝试种植“中药葡萄”并获成功,笔者现场察看,拍摄一组照片,第二年这地方被开发,中药葡萄消失……



  这里距重庆主城20公里左右,地处重庆巴南区马桑溪长江大桥南桥头,绿树掩映,草木茂盛,几户人家,显得温馨宁静,堪称“都市里的世外桃源”,“中药葡萄”就在这里培植成功,隐藏在中药葡萄园有难以统计的动植物活的标本,是科考、科普难得的原生态基地。蔡律摄



乡村平凡的景致,当我们走了一圈,发现这里大有乾坤。蔡律摄



中药葡萄园。蔡律摄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它是大众喜欢的水果,果色艳丽、汁多味美、营养丰富,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葡萄酒又为一种低度饮料,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B12和维生素P,更具有味甘、性温、色美、善“醉”、易醒、滋补、养人等特点,经常少量饮用,有舒筋活血、开胃健脾、助消化、提神等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葡萄,对肾炎、高血压、水肿患者,儿童、孕妇、贫血患者,神经衰弱、过度疲劳、体倦乏力、未老先衰者,肺虚咳嗽、盗汗者,风湿性关节炎、四肢筋骨疼痛者,癌症患者尤其适合食用。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蔡律摄

资料显示,法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葡萄能比阿斯匹林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且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葡萄中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抗衰老,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在葡萄中含有一种抗癌向量元素,可以防止健康细胞癌变,并能防止癌细胞扩散。而且葡萄汁可以帮助器官移植手术患者减少排异反应,促进早日康复。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能滋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有补益气血、通利小便的作用,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2)蔡律摄

葡萄同时也是一味药,我国历代药典对葡萄的利尿、清血等作用和对胃弱、痛风等病的功效均有论述。如《神农本草经》载: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增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本经》、《本草图经》、《陆川本草》均有记载葡萄功能主治“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淋病,浮肿。治筋骨湿痛,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特别是有增进人体健康和治疗神经衰弱、过度疲劳、暖胃健脾、肺虚寒嗽、舒筋活络的功效。如何让葡萄发挥药理方面更大功效,重庆名中医少林堂弟子进行大胆尝试,“中药葡萄”在重庆巴南培植成功,笔者现场察看,先用图片记录分享给社会大众。



2012年7月17日下午,我与李兴国先生赴重庆巴南区葡萄医药大观园品尝人工培植的“中药葡萄”。由重庆著名中医少林堂刘光瑞提供秘方,由其弟子秦明德将配置的中药喷施葡萄叶、草药基肥,间种中草药等方式成功培植中国第一例“中药葡萄”。蔡律摄



7月17日下午,在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葡萄医药大观园,李兴国先生、陈遥对秦明德中医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培植出“中药葡萄”赞赏不已。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3)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4)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5)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6)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7)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8)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9)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0)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1)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2)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3)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4)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5)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6)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7)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8)芝麻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药葡萄”(19)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0)藿香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全草入药有止呕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清暑等效;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1)紫苏  以茎、叶及子实入药。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既可药用,是临床常用药,又能食用。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叶又称苏叶,解表,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气宽中。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中草药(22)紫苏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3)藿香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4)无花果 ,落叶灌木或乔木,有乳汁。维吾尔语称无花果为“安居尔”,意为“树上结的糖包子”。无花果是一种稀有水果,无花果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无花果的果实、叶片、枝干乃至全株均可入药。果实除了开胃、助消化之外,还能止腹泻、治咽喉痛。在浴盆中放入干燥的无花果叶片,有暖身和防治神经痛与痔瘘、肿痛的效果,有润滑皮肤的美容作用。无花果最重要的药用作用表现在对癌症的显著抑制作用。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5)无花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6)无花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7)无花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8)杜仲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杜仲雄花茶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迄今己在地球上发现杜仲属植物多达14种,后来它们在大陆和欧洲相继灭绝。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29)栝楼 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括楼实),果皮(中药名括楼皮)、种子(中药名括楼仁),都供药用,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种子含脂花肪油;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0)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了。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 清热凉血: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1)山奈 山奈和沙姜是同义词,沙姜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2)百节藕 多年生草本。茎有节,高二、三尺,有地下茎。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成长卵形,长三、四寸,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绿,有显明叶脉五条,具叶柄,基部抱茎。夏季茎梢有二、三叶,其下部变为白色,并由叶腋抽出总状花序,开淡黄色无花被小花。结小球形蒴果。 内服消风散寒去湿止痛;叶外用拔毒。入肝肾经。主治脚气,水脚,腰部疼痛,足跟疼软,肾风,疝气,妇人白带;叶外治皮肤湿毒,阴疽结毒。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3)紫苏与南瓜间种。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4)茴香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5)薄荷 ,又名“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6)野蕨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7)打碗籽 旋花,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茎细长,缠络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四川、重庆习称系打碗花籽,打碗花习称“旋花”,亦称“小旋花”、“常春藤打碗花”。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无毛。叶互生,具长柄;茎上部的叶三角戟形,基部两侧有分裂。夏秋间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苞片两枚,卵圆形,紧贴花萼;萼片长圆形,宿存;花冠漏斗形,淡粉红色。蒴果。荒地或路旁普遍野生。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8)香茅与蓼科晕药间种。(左)香草之香茅,其茎叶是香气的主要来源,只要有几株这样的植物,它便会不断地散发出其特有的香味,使人神清气爽。所以有人称之为居室中的“天然香水瓶”,薰衣草、迷迭香、鼠尾草这些香草曾被国际香草协会评为年度香草、香蜂草便是居室的香草骄子,它既可作普通盆栽,又可栽成吊兰,株型好、抗寒、生长茂盛,四季常绿,香气中带清凉和香甜味。另外,还有百里香、神香草、蜂香薄荷等具有同类用途,均市场前景良好。(右)大片蓼科晕药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益气行血,祛风解热。主治病后体虚,身热,头晕,气虚耳鸣,月经不调,白带。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白菊花、香草)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39)香草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0)扁蓄 扁蓄,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匍匐或斜上,基部分枝甚多,具明显的节及纵沟纹;幼枝上微有棱角。扁蓄出自《神农本草经》。《尔雅》郭璞注:扁蓄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傍,可食,又杀虫。《本草图经》:篇蓄,今在处有之。春中布地生道傍,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间花出,甚细微,青黄色,根如蒿根。四月、五月采苗阴干。方书亦单用治虫。葛洪小儿蛔方,煮汁令浓,饮之即瘥。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1)(白菊花、香草)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2)红丝线【别名】红丝线草、山蓝、红蓝、青丝线、四川草。【来源】爵床科红丝线草属植物红丝线Peristrophe roxburghiana (Schult.) Brem.,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肺炎,糖尿病;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民间玉兰仙(音)“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阑轻解白霓裳。”这是明代沈周的《咏玉兰》的著名诗句。沈周把玉兰当韵友,将凝雪一般的玉兰花比作云霓一样的衣裳,一句“隔阑轻解白霓裳。”让人遥想联翩。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3)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可栽于浅水中,或作湿地植物。是水景园中主要的观叶植物。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4)不知名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5)不知名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6)石苍蒲  具有较好的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适用于机体痰湿较盛而致的胃脘胀痛,健忘耳鸣,以及神昏等。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7)满天星,原名为重瓣丝石竹,原产地中海沿岸。属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为常绿矮生小灌木,其株高约为65-70厘米,茎细皮滑,分枝甚多,叶片窄长,无柄,对生,叶色粉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适宜于花坛、路边和花篱栽植,也非常适合盆栽观赏和盆景制作。初夏开花,花朵如豆,每朵5瓣,略有微香。别名破铜钱,可以作为药用植物,也可作为玫瑰的配衬用恋人。满天星的花语为清纯、关怀等。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8)香草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49)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细辛生于林下腐植层深厚稍阴温处。常见于针阔叶混交林及阔叶林下,密集的灌木丛中,山沟底稍湿润处,林缘或山坡疏林下的温地。功能温经散寒、化饮、祛风止痛,主治风寒头痛、痰饮咳喘、风湿痹痛、牙痛、鼻渊等症。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0)臭草根 陆英又称接骨草、臭草、走马风、七叶根、七叶麻、蒴藋、走马前、八棱麻、八里麻、苛草、七叶金、蒴藋、接骨草、排风藤、铁篱笆、臭草、苛草、英雄草、走马箭、排风草等等,多年生灌木状忍冬科草本,高达3m。根茎横生,圆柱形,黄白色,节上生根。茎具纵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羽状复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至阔楔形,边缘有细密的锐锯齿,揉之有臭气。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小,两性,花间杂有不发育的倒杯状肉质花(黄色腺体);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3室,柱头头状或3浅裂。浆果状核果卵形,成熟时红色至黑色,果核表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荒野灌丛中。产于长江以南地区。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1)不知名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2)不知名 烧伤药有疗效。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3)牙痛药有疗效。五匹风(左下)与金边兰、牙疼药间种。生多年生草本。主根短,侧根如须状。茎多数,细长,略匍匐,具疏生的绢状毛。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较小,柄短;掌状复叶;生长于山坡或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4)(左见血清、右白卜)蔡律摄 见血清为兰科植物脉羊耳兰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别名:羊耳蒜、立地好、毛慈姑、岩芋、黑兰、矮胖儿、肉螃蟹、铁耙梳、倒岩提、走子草、肉龙箭、香花羊耳蒜、紫星羊耳蒜、香羊耳蒜。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胃热吐血;肺热咯血;肠风下血;崩漏;手术出血;创伤出血;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5)独角莲(学名:Typhonium giganteum Engl)是佛焰苞目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特有物种,产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辽宁、吉林、广东、广西有栽培。生于荒地、山坡、水沟旁,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为该属分布最广、在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的一种。《民间草药》、《中药大辞典》记载,独角莲球茎供药用,逐寒湿、祛风痰、镇痉。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破伤风;治跌打损伤、淋巴结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独角莲除上述药用外,对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医疗效果,民间用独角莲配药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均有独特疗效。块茎供药用,能祛风痰、逐寒湿、镇痉,治头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跌打劳伤、肢体麻木、中风不语、淋巴结核、蛇虫咬伤等。中药中的“白附子”即系独角莲加工而成。该品有毒,宜慎用。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6)不知名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7)葎草 葎草,又称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株长1~5米,雌雄异株,通常群生,茎和叶柄上有细倒钩,叶片呈掌状,茎喜缠绕其它植物生长。此植物耐寒,抗旱,喜肥、喜光。3、4月间出苗,雄株7月中、下旬开花,花序圆锥状,花被5,绿色。雌株8月上、中旬开花,花序为穗状。9月中、下旬成熟。嫩茎和叶可做食草动物饲料。可入药。其匍匐茎生长蔓延迅速,常缠绕在农作物或者果树上,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另因其倒刺对人皮肤易造成伤害,也会妨碍人类生产活动。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葎草是我国秋季花粉症的致敏植物之一,有花粉过敏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盛花期的葎草。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8)水昌蒲  大叶菖蒲,泥菖蒲,天南星科 ,菖蒲叶形如剑,故称“蒲剑”,又因近水而生,而名“水剑”。全株有香气,古人认为菖蒲有益智宽胸、耳聪目明、去湿解毒之效,因而将其看作是治邪之物。菖蒲叶丛青翠苍绿,叶形端庄整齐,宜布置于水景岸边浅水处。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59)狼牙草  狼牙草和马棘是同义词,系豆科半灌木植物,马棘是2003年从国外引进的马棘品种资源中筛选驯化出的一个矮生新品系,经过近四年的引种驯化表现出了矮生、抗旱、观赏价值高等特点。马棘较多花木蓝植株矮,并且株高整齐一致,植株高0.8-1.0米,羽状复叶,小叶7-11,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荚果园柱形,种子园形,千粒重4.5~5.0克。性味归经,苦、涩,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痔疮;外用治疔疮。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0)水茴香 又名田根草(《分类草药性》),水薄荷(《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八角(《陆川本草》),水荆芥(《四川常用中草药》),水波香,皱叶石龙尾。干燥全草长10-50cm。茎黄棕色,略呈四方形,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髓。叶多脱落或皱缩卷曲,灰棕色,对学视之有多数透明腺点,揉之八角茴香气。气香,味微甘。 以叶多、得气浓者为佳。功能主治健脾利湿;理气化痰。主水肿;胃痛;胸腹胀满;咳嗽;小儿乳积;疮疖;清热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痛。用于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支气管炎,胃痛。外用治天疱疮。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1)不知名 比较珍贵的妇科良药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2)不知名 比较珍贵的妇科良药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3)不知名 比较珍贵的妇科良药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4)散血草  散瘀草,又名紫背金盘,全草可入药,主治支气管炎,扁桃腺炎,肺热咳血,疮,疖,乳腺炎,脱肛,痔疮,肿瘤,外伤出血,烧烫伤,骨折。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5)麻柳树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6)杜仲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7)铁扫把  铁扫帚的中药名是地肤。别名:夜关门、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 落帚、蒿帚菜、扫帚苗、扫帚菜、地葵、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涎衣草、独帚、地面草、白地草、地夫子、黄蒿、红丝草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8)紫花地丁 多年生草本,高7~14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很短,主根较粗。性强健,喜半阴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但在阳光下和较干燥的地方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华北地区能自播繁衍,在半阴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除羊胡子草外,其他草本植物很难侵入。在阳光下可与许多低矮的草本植物共生。功能主治: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69)青藤香 蛇参 生于路边、山野砂土中。《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无毒。【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入心,肺,胃三经。 【功效分类】行气药;止痛药 【功用主治】顺气止痛,解蛇毒,治心胃气痛,发痧,腹痛腹泻,蛇咬伤。 行气止痛、 清热解毒 、心胃气痛、 发痧 、腹痛腹泻 、蛇咬伤。功能祛风除湿;调气止痛;利水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腹痛;水肿;淋证。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0)大金钱草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1)散血草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2)。南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3)。不知名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4)。冬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5)。南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6)。冬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培植的中草药(77)。冬瓜  蔡律摄



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中药葡萄园,秦明德医生给我们配置的中药食品(78)。仙人冻又称凉粉,仙草,系用仙人草和粉熬成的凝胶,比果冻历史长,也比果冻美味,在客家人的小食中排第一位一点都不奇怪。仙草粉是凉粉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凉粉草别名仙人冻、仙人草、仙草,为唇形科植物,因枝叶加水煎汁可制凉粉,故称“凉粉草”。 蔡律摄

下午3时从主城出发,在重庆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6社中药葡萄园,品仙果,尝百草,辩中药,秦明德医生给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多彩的中药科普,还有许多未知的药名、知识等待我们追寻答案……

  耳畔,艾青一句很熟悉的诗在心头回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蔡律   2012年7月19日  2020年9月1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