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消解当今滞涨危机的有力武器3


 

三、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
——釜底抽薪的财政制度令欧美政府进退两难
 
政府票据:凯恩斯主义消解当今滞涨危机的有力武器
        ——可同时解决“滞”和“涨”的新的货币财政工具
        ——彻底解决政府发展公共产品需求的财政货币手段
        ——创造欧盟“财政”和欧元区国家“货币”的方法
东方金融 薛克俭
 
 
一、为什么此次滞涨危机久治不愈?
——降低利息,增发货币和削减财政等三大政策救市无效
二、为什么欧美三大救市政策无效且有害?
——以消解“萧条”的理论消解“滞涨”,逻辑上不通且加剧了滞涨
三、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
——釜底抽薪的财政制度令欧美政府进退两难
四、有没有凯恩斯主义利用过剩资源的财政货币政策?
——奥古尔政府成功实验的格塞尔“印花票据”
五、政府票据是什么?
——政府票据:票据财政和次生货币的聚合物
六、怎样使用政府票据?
——发行政府基金吸纳过剩资金,发行政府票据提供公共服务
七、发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有什么好处?
        ——形成了主次两套货币运行体系,具有一箭多雕的经济、金融和社会功效
——欧洲可以在三个层次运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解决欧元区各国,
整个欧洲和国际社会公共产品资金需求,并拉动欧洲经济走向复苏
八、发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有什么风险?怎样防范?
        ——发行政府票据存在道德风险,必须谨慎操作
 
 
内容提要:此次滞涨危机久治不愈证明了降低利息,增发货币和削减财政救市的无效性和有害性。有效消解滞涨的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是由于缺少利用过剩资源的财政货币政策。本文探讨了凯恩斯主义新的财政货币制度——发行政府基金和政府票据,发展公共产品消解滞涨的可行性。 
 
三、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
——釜底抽薪的财政制度令欧美政府进退两难
毫无疑问,在“滞涨”条件下,启动有公信力的需求,恢复企业和投资人的信心,利用过剩资金和过剩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是明智的选择。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被各国政府采纳,就是因为其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启动公共需求拉动经济复苏,有利于治理“滞涨”。与市场经济配置稀缺资源的本义比较,凯恩斯主义已经不属于市场经济,它是政府主导,配置过剩资源,治理市场经济缺陷的“政府经济学”,其假定、目标、原理和方法都已经与企业主导创造财富的市场经济学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凯恩斯主义开创了治理市场经济缺陷的先河,开创了与市场经济有别的政府经济学。
欧美三大政策的第三个错误是在最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的时候,各国政府实行了严酷的财政紧缩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经济理论,对20世纪50和60年代的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次金融危机治理初期,各国政府确实实行了凯恩斯主义的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为什么,治理“滞涨”非常有效的凯恩斯主义会半途而废呢?
毫无疑问,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的第一个原因是“釜底抽薪”的财政制度令欧美政府进退两难。目前的财政制度是假定社会没有多余的资金,必须凭借政府权力,无偿强制征缴税费,然后无偿一次性分配,并先征后用。当然,作为辅助手段,政府也在发行部分国债和基金。这种按照稀缺资源设计的财政制度,其最大特点是需要抽取经济运行的正常资金,用于公共产品支出,也就是说,发展公共产品是以减缓经济发展为代价的。所以,欧美国家目前都处在两难境地:实施凯恩斯主义拉动经济,启动公共需求,就需要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加财政收入将进一步延缓疲软经济的复苏。
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的第二个原因是政府负债上限制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空间。为了防止政府滥用釜底抽薪影响经济发展的财政权力,在西方,增加财政收入或者增发货币都需要政府向社会负债。美国和欧盟为约束本国和成员国政府信用行为,都对政府整体负债规模制定了上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加有限,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又需要增加财政收入,加上增发货币对应的政府负债,在此次金融危机的救赎过程中,美国和欧盟许多成员国的政府负债很快达到规定的上限,救市未果却引发了欧债、美债等国债危机。
凯恩斯主义半途而废的第三个,实际上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凯恩斯主义本身存在缺陷:凯恩斯主义没有与自身配套的利用过剩资源的财政货币制度。为什么社会资金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政府还不得不消解政府支出,进一步加剧资金和生产能力的过剩呢?原因是目前的财政制度是按照市场经济资源稀缺的假定设计的,政府只能从正常经济活动中抽取税费,而没有直接利用或者调动过剩资源的制度安排。凯恩斯主义不是直接创造财富理论,而是治理“滞涨”的有利工具,它面对的不是稀缺资源,而是过剩资金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法理上说,凯恩斯主义需要的是怎样运用过剩资源,形成新的财政货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