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考正在进行中,根据笔者的观察许多学生在开考后一个小时就交卷,而在考试结束前30分钟时考场交卷的考生达到三分之一,是试卷容易,还是学生掌握得不足?以以往来看原因多是后者,从今年这部分提前交卷的学生的试卷的完成程度来看也是如此,事实上像高考,中考这样选拔性的考试,即使学生提前完成,也不会轻易交卷的,而现实中提前交卷的就是那么多,这既反映部分学生的态度,也反映基础教育虽然已完成两基任务,但基础还不牢靠,质量还有待提高。一直以来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值得人注意的现象是从交卷的学生来源来看,大多数是来自基层,所以我想就中小学布局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温家宝总理之前在调研中指出农村中小学的撤并要充分考虑学生上学便利问题,也就是撤并要谨慎,而我认为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在于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散的学校布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无疑于发挥规模效应,事实上这些年遍地开发式的发展边远,基层教育,但是农村特别是村庄学校的教学质量,学习氛围等等都差强人意,但只要还有学生在,哪怕多少,国家还要投入,显然这违背了集约,经济的角度,这从这些年名校来自农村特别是边远,偏僻地区的生源越来越少可见一斑,虽然保障每一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是政府的职责,但是未必非要在所在地提供教育机会,相反如果能够提高更好的教育机会,家长也应该乐意让子女去享有,所以我认为应转变发展思路即打破区域限制,应该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比如向城区和建制镇中心集中,而由此造成的部分学生上学困难可以通过住校来解决,而且住校也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正常的学习,也就是目前许多农村学生缺乏学习的氛围,放学后多是遛逛,主动学习的很少,与此同时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形成恶性循环,现在看来各地农村学校中考成绩的差别主要来自于学校的严格管理,而主要是一把手--校长是否亲力亲为,是否关注教学并参与到教学中,另外一方面遍地开发式的推进教育发展不仅均摊了有限的教育经费,而且运行成本较高,不如集中学生,集中师资,并保持教师合理的工作量,以教学实绩来获得更高的待遇,而不是当下多代班才能提高收入,也就是变粗放式教学为集约式教学,而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变按人头获得经费为依靠教学实绩等诸多方面综合考核获得经费,以此督促他们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以工作业绩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