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成功要素:野心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Facebook投资人皮特?希尔(PeterThiel)在被问到华尔街能否接受20出头的年青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担任首席执行官时表示:“我们会等他超过25岁时再申请上市。”考虑到扎克伯格名片上所印的头衔是“I’mCEO,bitch”,这种等待是明智之举。本周,Facebook提交了S-1文件申请上市,扎克伯格也有27岁了。扎克伯格如何能在Friendster失败,MySpace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成功推出Facebook呢?人们看到的是扎克伯格的成功,却很少提及他取得成功所必须的野心: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师认为、任何成功人士的基石是野心或是对个人成就的渴望。成功、赞誉、尊敬、金钱、权力或名望驱动着人们不断进步。如果你相信电影《社交网络》所讲述的所有事情的话,那么扎克伯格推出Facebook的初衷是要在哈佛这个竞技场上赢得女孩的芳心。成功是相对、主观和随时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扎克伯格对成功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
过分表露自己的野心可能会令你惨败,但是要想取得成功,野心必不可少。挑战在于如何恰当地表达野心,以及围绕野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文克莱沃斯(Winklevoss)兄弟一开始聘请扎克伯格为他们开发社交网站时,扎克伯格从未表露过构建自己的网站的野心。直到后来,文克莱沃斯兄弟才知道了扎克伯格的这个野心,但是已经为时太晚了。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预定领导力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老师认为,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那就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野心”到底靠什么建立,为什么在对待事业上,有些人充满“野心”和活力,而有些人则没有?
“野心”是如何形成的
“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当然,也必须承认,“野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零和游戏”:你多占了资源,别人所拥有的就少了。根据这种说法,大家应该都有“野心”才是。但事实上,人与人在“野心”方面有很大差别。
这些差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关注,他们力图从家庭出身、社会影响、遗传及个体差异上寻求答案。从家庭出身来讲,出生在穷人家的孩子,要为生存而忧虑,可能与生俱来就有“野心”,但也不排除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者。在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可以获得的东西虽然很多,但也有懒惰、挥霍无度的人。总之,研究表明,上流社会之所以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有“野心”,有钱不是主要原因,家庭影响和父母对孩子成功理念的灌输起重要作用。
社会大环境也对人的“野心”有很大影响。这和家庭有些类似,就是当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接触时,如果他总是遇到有“野心”的人,那他也会身不由己产生一些想做事业的想法,如果他身边都是一些没有理想,没有“野心”,得过且过之辈,即使他有“野心”,也会被人讥笑为疯子,久而久之则打消念头。
在遗传方面,斯曼特说:“‘野心’可能是会遗传的。”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家族很有“野心”,你可能天生就具备这份素质。
人的性格也会影响“野心”。有些人总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不满,他们总有一种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意识让他们产生焦虑感。焦虑、孩童时有被剥夺感的人,容易在生活中寻求过度补偿而显得“野心”勃勃。
“野心”要适度
在对待“野心”这个问题上,如何做到既促成事业进步,又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和自身健康?那就是保持适度。为了做好事业,我们一定要怀有“野心”,对于未来要抱有良好的愿景,只要可能,都不妨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但如果这种“野心”是以挖别人墙角为前提,或者通过损人才能利己,那就要把这种“野心”放在道德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懂得控制自己。另外,要对“野心”进行引导,在“零和”环境中,你多一点,别人就少一点,所以“野心”始终不受欢迎。而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创造了双赢的模式,你的“野心”对于开疆拓土、探索未来领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那里,有“野心”的人是英雄。
但“野心”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当现实不能满足自我的要求时,就会产生焦虑、暴躁、敌意、对抗情绪,对外影响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内则损害个人健康。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也就是成功欲望强、“野心”大的人,易患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野心”没有止境,所以要懂得将它调整在一个合适的限度之内,让它充分发挥对人的激励作用而不伤害人.
野心,通常被看作贬义词,这也许是由于它常和那些世俗小人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吧。然而,野心也有着它健康的一面。最大的卑鄙也许是对荣誉的追逐,但它也是一个人才智的最好象征。原因很简单,在他没有占有什么,没有得到快乐与幸福以及人格尊严时,他不会停下来。人往往高估自己,在他没有对自己幻想得到满足时,他也不会停下来。
当然,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的,野心也是如此。但人类最好的品质在过度的追求下,转变成反面是有可能的。一位哲学家讲道:人类最崇高的需要有很多,自我实现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它人生就有了兴奋剂,半途而废就无处藏身,这种欲望越强,阻力越大,成果越多。”
的确,野心的健康一面让你我信心十足,但前提是这是健康不是追名逐利的病态野心。健康的野心有许多作用,它不但让你更完美,还使“前进”有了航向。一个人如果永远自甘落后,他们的进取和自我能力的提高,虽说有可能,但可能的比率很小。竞争中的胜者,总是领头羊的人们,受到别人嫉妒很正常,这正如普希金所说:人们会说这些人是“……竞赛的同胞,生产他们的种子说。”
这一条准则是我们应牢记的:哪一种互相残杀的竞争是不值得同情的,对那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竞争才是应该加强的,它才具竞争能力。隐藏起来的野心有时很可怕,转变为有害的、病态的,邪恶的东西,那更是糟糕。忽视了应重视的“提高自身价值”,这种野心的滋长对他生活的社会是有危害的。这好比巴尔扎克和斯坦德哈作品的人物罗斯蒂格那克和朱丽思·索罗对他们自尊的阶级不可等同的作用机制的残害。一个偶然的心理活动使一个人一时冲动,做傻事,导致野心退化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要提高警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他是一名愿成为将军的士兵。”这是对野心的正确解释。有愿当“将军”野心的士兵认为这才是目的,为此不惜代价,真心献身这项事业。在这里,令人发奋向上的其它冲动,与一个人既非为远大目标亦非为共同事业而牺牲一切毫不相干,因为他只想成为一个将军。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野心也许有因受挫而失败。因个人因素,时间会有所不同,但野心会令有变故的结果相同。野心会在个性人生步入正轨之后,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