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虚实之间》评论(5月13日)


宽容、理性与立场(513日)

——芮成钢《虚实之间》评论

 

 

芮成钢是个出色的媒体人,才华横溢的记者,拥有让人仰慕的辉煌。

本来跟芮成钢之间没有交集,他的国际化和我的民族化,似乎是泾渭分明的。但在201256日,买了他的图书,跟他之间有短暂的十秒零距离接触,依然让我内心澎湃。买了芮成钢的书之后,才发现这本《虚实之间》居然在最近畅销书排行榜上处于No.1的位置。

虽然在大学期间同样经常用英语跟同学之间辩论,用英语写论文,也自认为可以熟练使用英语,也可以与老外畅所欲言地聊天,动辄几个小时,也经常跟那些真诚向我讨教学英语方法的朋友们,真心分享我的独特方法,但毕竟我对英语和英语所带来的东西更排斥。

芮成钢的图书,更接近文集,而且每篇文章说清楚一个主题,至于不同主题之间有衔接,采用彼此参照的方式“不再赘述”,这一点跟贾春宝之间比较相似。

 

在芮成钢的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对读者有吸引力的基础,比如对奢侈品、房子、特权、移民、安全感、阴谋论等等话题的论述,从理性而国际化的视角进行了评论。

看芮成钢的图书,让我有一种新鲜感,原本认为以他的工作和经历,会有难以逆转的国际化倾向,但实际上,他身上更多的却是民族化的倾向。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探究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这也是贾春宝六年以来写文章的核心。

芮成钢在图书中所描述的跟那些国际政要和财经名人之间,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以及私交的角度,或者干脆是一种工作关系。而支撑那些友谊的,更多的是人性本初的东西。基于那种本初,我们会得到理解,在内心对不同意见宽容、接纳。

 

但如贾春宝这样的读者,似乎更珍惜那种民族化的情结。

人是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彼此对立,由冲突、矛盾而引发军事战争。

放弃立场并容纳别人的角度,往往会让人有相应的泠漠。理性的思索可以通过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你的文字可以影响周围的很多人。你的观点也随时会招致众人的围殴。

 

人在缺乏充足的信息,缺乏深入而沉稳的思考的时候,或者执着于自己的立场和原则的时候,总是会感情用事,会冲冠一怒为红颜,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得到了充足的信息,有了深入而沉稳的思考之后,态度就会从对抗变得和缓,逐渐消除误解而提高理解与宽容,认为“都挺不容易的”。

谁的工作与生活都不容易。在理解与宽容之后,人会变得谦逊,为自己曾经的粗鲁无礼而自责,毕竟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人行必有我师,毕竟冤冤相报何时了!

我们随着一笑泯恩仇,也会让我们变得谦和,去宽恕别人所犯下的错误、罪恶甚至是十恶不赦的罪行,总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的姿态。

 

宽恕更多的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把欠债一笔勾销,是需要着眼现在面向未来的心胸的,那更是一种凌人的盛气,更多的是不跟他一般见识,把他像屁一样地放了的感觉。

宽恕很显然是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至少在自己放了对方,不再纠结于对方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的时候,很有些享受对方为了祈求自己的宽恕而感受到的那种低三下四,不错啊!杀人不过头点地,人家已经认错,道歉了嘛!做人总是不能赶尽杀绝嘛!

创办某著名宗教的伟人曾经说:当别人打了我们的左脸,我们就要把右脸也伸过去。直到他们不想打了,内心有了负罪感,也就被我们感化了。但有血性的俗人,总是会反问“凭什么”。微妙的是,让我们动容的,往往是那些还没有修道成功的那些有血性的俗人。

 

你可以宽恕那些曾经冒犯过你的人,但偏偏有人喜欢较真,比如有赖皮的人,会蚕食你的利益,会侵犯你的主权,会跟你刺刀见红,会对你实行种族灭绝与屠城罪行。

就如当初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了累累罪行,在中日建交的时候,中国的领导人尽释前嫌,将赔款一笔勾销,甚至将原则性的钓鱼岛问题暂时搁置,因为“后人会比我们有智慧去妥善解决那个问题”。

中国的领导人在搁置钓鱼岛的争议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那之后日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十多年的停滞,又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构成了相应的威胁。

事实上,主权问题是不能妥协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内心宽宏谅解,但却是不能以一个国家的利益出让,以寻求国家之间暂时的和睦的。

 

要知道,当初甲午战争之后的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之后的辛丑条约,日本都是在自身利益索取上做到极致,而丝毫没有讲任何情面的。

最终侵略者让你的祖先很受伤,搜刮走了你的祖先本来可以留给你的利益,你却需要对其宽容;难道这样是合理的吗?或者是换个角度,你处于那个受到侵略并忍受战争侵扰的时代,侵略者来掠夺你原本要留给子孙的财富,或者来剥夺你的尊严,难道你也会委曲求全?

 

成熟会让人变得理性,理性也会让自己更加成熟;相反,冲动往往源于感性,感性也会让人印象深刻。

政治与军事的结合,都是为了维护利益,而不是为了维护面子的。外交也好,战争也罢,都是为了维护本国民众的利益,是本国未来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外人而掠夺自己人的利益,更不是为了现在而出让未来,不是为了换取不确定性来出让确定性。

军事更多的需要激情与冲动,需要悲情,但政治更多的是阴谋与战略。

政治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军事更多的是勇气和意志,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结合。

 

一个有很高素养的记者,可以赢得尊重。但只有保持坚定的民族情结,才能得到后人的仰慕。

毕竟职业跟人生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生存与职业行为是理性的东西,是通过做给别人看,从而换取生活的;职业由当下的人评说,人生却是要交给后世去评说的。

当然,记者不是士兵,即使有勇气,有血性,都要寻求以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财经记者或者政经记者,更多的是需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局限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我们不需要把立场与原则,方向和底线挂在嘴边,但我们内心有坚定的支撑,那支撑感性与理性相互作用,但更多的是感性的,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那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族亲,那种同饮一江水,同耕一方地的乡亲。

不要由于学术而忘记自己的国籍,不要由于传媒而忘记自己的立场,不要由于外交就忘记自己的底线。

 

感性和冲动的核心是立场,成熟与理性的核心也是立场,既然立场就必然会有倾向性,受到责任的支配。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立场,则意味着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原则与底线,会被敌人利用。

与人交往贵在包容,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但假如包容到了丧失立场与原则的程度,怕也会有相应的迷失。

作为记者与学者,我们总是在探究“你是怎么想的”,给对方申辩的机会,然后宽宏地理解“是那么回事”,然后就会抱怨那些不愿意或者没有机会听对方申辩的同胞,心胸过于狭隘而难以有容人之雅量。

其实在既成事实面前,我们需要坚持原则。很多时候不是点个头,道个歉就可以的,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有人来承担,假如不是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贾春宝

2012513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weibo.com/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