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漫谈(十二)


 

    李杜诗魂,奉节文章

    夔门,瞿塘峡之入口,长江三峡之起点。以雄奇天下闻名于世,并作为国家地标形象印在十元人民币上。

    夔门在重庆三峡奉节县境内。奉节又称夔州古城。春秋为庸国鱼邑,战国为巴国鱼复。公元前314年(秦昭文王时),秦灭巴国置巴郡,奉节为巴郡之鱼复县。自古以来,奉节一直是三峡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历代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和夔州治地,是三国文化和诗歌文化的汇集之地。

 

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漫谈(十二)

 奉节白帝城风雨廊桥 

    夔门壮美景色之最佳观赏点,是在与夔门遥相呼应的白帝城山顶。白帝城为东汉时公孙述所建,因刘备托孤的三国故事而名闻古今。当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后败退至此,将蜀汉江山和刘阿斗一并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奉先帝遗命,尽心辅佐幼主,做到了如曾子所言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体现了一个社稷之臣的君子风范。故唐代改名奉节,以旌表其道德节操。

 

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漫谈(十二)
白帝城忠义广场汉白玉碑前后出师表

奉节被誉为“诗城”。唐宋以来,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大家在此留下许多诗篇。其中,影响最大、诗品最高的是李白《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登高》。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豪放,轻灵飘逸,写得随心所欲,浑然天成,可谓“古今绝句第一”,被列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是国学启蒙教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距今1245年。杜甫在夔州住了两年,写了436首诗,占杜诗三分之一。《登高》历来为诗论者所推崇。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赞之曰:“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而清代杨伦《杜诗镜铨》也给以极高评价,称其为“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今杜诗七言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文化漫谈(十二) 

 

 奉节白帝城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