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报特约评论员 刘长杰
假如河北母亲刘喜梅今天仔细研读“中钢集团陷扩张泥潭元气大伤”的相关新闻,那么她或许不会第十一次赶赴重庆,声泪俱下地劝说儿子冉杰希放弃他的IT梦,跟她回家进国企。因为在她的面前,国企逐渐褪去前几年积攒下的风光无限和意气风发,正在变成一个“虚弱的巨人”。
市场经济给狂傲的国企上了生动的一课。身为央企阵营中的一员大将,快速扩张曾给中钢带来绚烂的辉煌——这家2003年总资产还不足100亿元的钢铁贸易央企,2010年的总资产已超过1800亿元。
然而1年之后,大厦开始倾斜,神话变成传说。去年5月,随着中钢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时任总裁黄天文被国资委免职。此后,中钢虽将公司整体战略由快速扩张转变为以结构调整及提升盈利能力为主,但还是迎来了其经营危机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处理山西中宇欠债问题时,净损失了30亿元国有资产。令人沮丧的是,知情人士称,目前中钢大部分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从中钢的扩张历史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老国企身上的诸多沉疴:
国企病之一,主业混乱,大而全小而全。媒体称,中钢业务庞杂,旗下子企业包括中钢贸易、炉料、钢铁、国际货运等有限公司;此外,中钢股份还拥有新加坡、德国、上海、四川、广东有限公司等14家海内外子公司从事区域贸易业务;中钢甚至还投资了路桥,比如杭州湾大桥;还涉足了房地产项目。
国企病之二,产权不明晰,内部人控制。国企的根本问题是产权不明晰,“全民所有”等于“无人所有”,最终陷入被一部分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在国资委对黄天文的离任审计报告的第二部分,揭开了一连串黄天文负有直接责任的过失,比如民资占款、投资杭州湾大桥、天津响螺湾地产项目、澳大利亚中西部铁矿项目、炉料公司亏损、滨海镍业项目停顿……
国企病之三,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对于市场反应不灵敏,导致被市场淘汰。媒体报道称,中钢恰恰是在市场价格高点时,囤积了大量的贸易产品,但大部分产品价格目前已大幅下跌。而滨海镍业项目更为典型,该项目固定资产预计总投资12.36亿元,目前只投资0.63亿元;不仅如此,该项目还面临投产即亏损、“尚未投产,就已亏损”的尴尬境地,亏损金额已高达数十亿元。
国企病之四,管理混乱,内控不力。中钢自成立之日起,集团公司与地方下属公司的关系就没有彻底梳理清楚。由于信息障碍,总部对地方下属公司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总部及各下属单位处于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业务重叠屡见不鲜。与此同时,由于集团对下属公司的监控力弱,中钢下属公司“在不申报或伪申报的情况下,滥用担保,对外投资,成立第三方公司等方法损害集团利益,给集团埋下定时炸弹”。审计署去年通报:“截至2010年6月,中钢投资的天津响螺湾项目尚未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天津公司的设立尚未经商务部核准,中钢也未将该项目作为非主业性质房地产投资项目向国资委报告……”
国企病之五,管理者更重视上级是否满意,而不为企业是否安全揪心。中钢总裁黄天文在给国资委的意见书中表示,对所有其负有直接责任的亏损数额没有异议,惟一的要求是,希望国资委给他一个“作风清廉”的评价。结果如其所愿。这一额外的“要求”表明,在黄天文看来,对于当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说,1955年出生的他,“国企官员”的为官之德——“作风清廉,无个人经济问题”,远重于那些因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经营不善而亏掉的国有资本。
当然,中钢还同时患有效率低下、垄断竞争、与民争利等“国企综合病”。令人忧虑的是,与中钢类似的国企还有那么多,而无论是想养猪、办幼儿园的武钢,还是损兵关铝股份的中国五矿,抑或是身陷南风化工的中国盐业,均因身患国企病而成为一队“虚弱的巨人”。在巨人们奔跑时,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今天,当他们再次因失血而病,我们准备好为他们再输一次血了吗?
央企正在成为“虚弱的巨人”
comment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