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是信仰危机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是信仰危机。

      

    教师没有师德,医生没有医德,官员没有官德。工人吃原料,中干吃发票,厂干吃支票。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不讲信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信仰危机!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野兽一般。没有信仰,没有了崇高的目标,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其人生的价值充其量不过是封妻荫子,锦衣玉食,更多的却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于是,我们见多了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官员,见多了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商人,见多了坑蒙拐骗的老乡,见多了落井下石的朋友,冷漠无情的亲人……没有了羞耻感,没有了愧疚感,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没有恻隐之心,没有是非观念。有的是无情、贪婪、自私、暴戾。如果再给它们生长的土壤,它们就将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遗患无穷。就如有识之士的高声疾呼:道德底线全面崩溃!

      

    造成这样的局面,不是偶然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必然的!

      

    五四以前,中国人的信仰几乎都可以在儒、释、道里找到影子。五四以后,传统文化在中国成了封建的代名词了。一夜之间,支撑了数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变得一文不值了。动辄打倒,动辄棒杀,不少人拿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49年之后,传统文化的日子仍不好过,文革十年,传统文化更是惨遭屠戮,被有组织,有计划地消灭。其破坏程度远比阿富汗塔利班炸毁卡米扬大佛为甚。人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清除了千百年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历史包袱",就可以天地一新,就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结果却是打烂了坛坛罐罐,拣起了瓦瓦片片。黄帝庙、仓颉墓、大禹像等等等等作为传统或封建的象征被纷纷摧毁,传统的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理想追求也随之轰然倒塌。可怕的是,没有新的信仰能够填补或完全填补这个巨大的空白。以致许多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活得迷茫,活得窝囊,活得如行尸走肉,毫无意义。

      

    陈寅恪先生早就预言: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华文化全盘否定的激情方式,将对日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埋下深层隐患。

      

    有位名叫庄士敦的英国人,则在1913年说过:"当我们欧洲人开始惊异地发现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中国的道德伦理、中国的艺术和文学都有崇高价值的时候,中国人自己却开始学着把他们文化当中这些伟大的产物加以不耐烦的鄙视……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现象。"

      

    中国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无比的文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而从未中断的文化,她处处闪耀着智慧和理想之光。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非诸己而后非诸人的处事哲学,到三省吾身,克己复礼的修身之道;从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理想追求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烛幽探微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哲理思辩……中国传统文化如一条滔滔大河,哺育了华夏儿女,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下面是几条消息:

      

    1993年,在巴黎会议上,1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至235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韩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文化输出国,而韩国文化主要是承儒家文化的余绪。

      

    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也是美国和海外华人的教师节。

      

    中国准备在海外建造100所孔子学院,作为传播汉语文化的基地。

      

    中国民族促进会主席许嘉璐有一句名言: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可能亡国,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就可能亡种。

      

    诚然,传统文化并非毫无瑕疵,非但如此,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局限性。只是我们不应一叶障目,因为泼洗澡水而把孩子也扔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全盘肯定,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发扬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同时融合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让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永远充满活力。

      

    在这里,我要高声疾呼:爱我们的文化,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国家

  信仰 有两个问题:信什么?如何使人信? 

   

  信传统?信时尚?信科学?信现代文明?各种文化都有不同的道德体系更多的是自然真理,看是否能够支撑你的精神世界。到底信哪个?信什么是个问题!盲目的追求和相信都是一种迷失,信着信着不是被无知利用就是被扭曲了人生价值。 

   

  如何使人信?为什么要信!应该信什么? 今时不同往日,21世纪的今天,人心大变,社会高度膨胀,物欲纵横,人人为利益而生存,都崇尚攀比享乐的理念。纵然有再多疑问也很难想到更深刻的灵魂高度。不是对与错是人性本质,谁都想看清真相却忽略了真理。最终是没有找到自我信仰和一个精神,还得归结到上一个问题信什么上!谁让现在的世道是如此冷漠和如此扭曲是非呢! 

   

  该相信谁呢?我一直认为现在的人啥都不缺,就缺安全感,缺乏对真理的理解和信念!

  信仰危机与传统文化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是信仰危机。 

   

  教师没有师德,医生没有医德,官员没有官德。工人吃原料,中干吃发票,厂干吃支票。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不讲信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信仰危机!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没有信仰的人,就如同野兽一般。没有信仰,没有了崇高的目标,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其人生的价值充其量不过是封妻荫子,锦衣玉食,更多的却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于是,我们见多了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官员,见多了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人,见多了坑蒙拐骗的老乡,见多了落井下石的朋友,冷漠无情的亲人……没有了羞耻感,没有了愧疚感,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没有恻隐之心,没有是非观念。有的是无情、贪婪、自私、暴戾。如果再给它们生长的土壤,它们就将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遗患无穷。就如有识之士的高声疾呼:这是道德底线全面崩溃! 

   

  造成这样的局面,根本不是偶然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必然的! 

   

  以前,中国人的信仰几乎都可以在儒、释、道里找到影子。五四以后,传统文化在中国成了封建的代名词了。一夜之间,支撑了数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变得一文不值了。动辄打倒,动辄棒杀,不少人拿出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49年之后,传统文化的日子仍不好过,文革十年,传统文化更是惨遭屠戮,被有组织,有计划地消灭。其破坏程度远比阿富汗塔利班炸毁卡米扬大佛为甚。人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清除了千百年来压在自己头上的"历史包袱",就可以天地一新,就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传统的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理想追求也随之轰然倒塌。可怕的是,没有新的信仰能够填补或完全填补这个巨大的空白。以致许多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活得迷茫,活得窝囊,活得如行尸走肉,毫无意义。如今到了这个新的世纪,如果物质和虚荣依然是作为信仰支撑 ,那么这种悲剧只会是越演越烈!

  展望21世纪 危机惊涛骇浪

          不可否认,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很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享受着21世纪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但,换来这些乐趣的代价是什么?  

    各种自然环境的恶劣,温室效应,有毒气体的排放,气候的异常,滥砍滥伐,环境污染,洪水泥石流,地震海啸,还有无休止的战争......21世纪的今天未必给我们带来一个万物和谐,天下太平的景象,相反,今日世界已经到了一个最危机的时刻。  

    太多的人安于其乐,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好,社会生活的刺激诱惑和极大丰富让个人陶醉其中。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人们忽视了精神世界的追求,信仰真空,信任危机,人情淡薄,亲情,爱情,友情上或多或少的都和利益挂钩。和谐的真谛是什么?当前人们最焦虑最不安的问题是什么? 没有信仰的人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活危机的年代.

  信仰危机确实存在,他不属于80后的,属于整个社会的,80后的其中的受害者

  还有过去未必是好的,社会在进步,父辈的很多传统未必是好的.

  写下面这篇文章的人,观点仅供参考. 把自己当成一个过来人,与80后对立起了,有点幸灾乐祸,自我感觉良好.有点可笑

     首先,我们大可不必将讨论的切入点放得更远,去罗列五千年那些远不可及的东西,而犯了犬儒病。还是从80后的爷爷辈开始吧。没人怀疑80后的爷爷辈,笃信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思想,所派生出来的家族文化。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家族的祠堂,再翻开旧时的家谱、家训等等,谁家不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同时,家族文化更像宗教有它的神圣,顶礼膜拜令人信奉的一面,故千百年传承着。有人说这就是日、韩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所信奉的儒教,笔者确信这一说法。千百年来,家族文化无时不在教育、约束人做事要讲究诚信、做人讲究责任、要勤劳、莫贪欲、要孝道、莫淫乱等等。正如笔者在所创长篇小说《娃噜嫂》后记中所阐述的那样:“回头看看我们的父辈,在他们的骨子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更多。他们为人忠诚、正直、勤劳、善良、热情尤其懂得责任,不是吗?小到他们对个人、家庭、家族;大到对民族乃至国家,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自觉地承担着责任……”由此可见,这种儒家的传统文化,自始至终根植于80后爷爷辈的灵魂中,至使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更加稳定,人们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之后爷爷辈由于受到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他们良好的信仰之中又多了一份共产主义信念,致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空前净化,人的私欲几乎降到0。一切为国家、集体、他人着想,乃至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蔚然成风(50—60年代)。

  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有一份共产主义信念。虽然他们生活在物资相对贫乏的年代里,但笔者相信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充实而又美好的。较之现在,这或许是还有那么多人在怀念那个时代,以及毛泽东的真正原因吧。可惜这个乌托邦似的幻梦,停留得实在是太过短暂了。而50—6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是80后的父辈。在此,笔者还是引用《娃噜嫂》后记中的一段话:“然而我总觉得,我们的思维更靠近父辈那边呀……” 说起来,50—60年代的人还算幸运,他们抓住了儒家传统伦思想的尾巴。从小大多受过良好的家教。笔者就属于这一代人。在此,笔者仅举吃饭时的小事为例,这或许能说清楚这个问题:小时父亲对我管教很严。(这或许是父亲在尽“养不教父之过”的责任吧。)吃饭时,家里如果有一个人没上桌,我就不能先动筷子;吃东西时,绝不能专盯着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吃菜要靠近自己这面,绝不允许把筷子伸得太长;吃饭时不准说话,不准弄出异样的声音;大人说话不许插嘴;饭毕,饭碗里是绝对不可残留一个饭粒;离开桌前要先和大人打个招呼再走;家里来了客人首先要上前敬礼,吃饭是绝对是不允许我上桌的……就是这些不被时下80后所理解的繁规缛习,它跟随笔者一生,受益颇多。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50—60年代出生的人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因此可说,儒家传统思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在他们的灵魂中根深蒂固。这一切,在后来他们的人生中,均得以验证。忘我、忠诚、激情、勤奋、耐力等闪光的品质就是他们。他们无论是从文化大革命,到上山下乡,还是返城,乃至改革开放,他们大体对自己的信念坚信不移。即便是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大家都忙于弄钱,他们依旧忠诚地值守在国企里。之后由于国企改革的需要,又是他们以少得可怜的代价,买断了自己一生30余年的工龄,而又无怨无悔地走入下岗行列。我们有理由说,今天的一切是源于他们凭着一份良好的信念,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了净化、稳定社会的基石作用。笔者觉得,较之那些政要、商业精英们,他们更值得尊重。

     一个充满恐怖的动乱年代,70年代人降生了。笔者未把他们与50—60年代的人相提并论的理由是:他们大多没有受到过完整的家庭及文化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见证了人性最扭曲的一面。人整人、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丧尽良知、自私冷漠、投机钻营、溜须拍马等诸如此类,淫邪之念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萌发。在感叹:“好在人在追求物质利益还很淡薄”的时候,人们开始懂得送礼走后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不可避免给70年代的人造成信仰淡化,人生更趋务实,可随波逐流的负面影响。至于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及共产主义信念在这代人身上渐行渐远。

     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挺进。这一切对于国人来说,来得太过突然,犹如千里大堤突然崩溃,沙石俱下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在改变荡涤着人们的灵魂。国人的精神世界,不在像过去那样充实和稳定,陷入了极度浮躁与茫然。一些有悖过去我们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资本、资本积累、资本化、资本市场、私有化、个人资产、老板、打工、富人、穷人等扑面而来;甚至一些被我们否定了几十年的东西也应运而生。“一大二公”平等的社会,似乎也不复存在。随之不绝于耳的便是金钱、房子、车子、吃、喝、玩、乐这几乎变成了人们的主旋律。官场上的贪污腐败,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制假贩假,医疗界的疯狂逐利,教育界的无耻敛财,学术界的抄袭剽窃,文艺界的腐朽堕落……其结果自然是私欲的极度膨胀,社会公信力和人的诚信下降。人们的信仰顿时陷入了集体真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至于儒家文化的传统思想,所衍生出象征中华民族基石的家族文化,早已离我们远去(几乎所有家庭的家谱都烧掉了)。有关家族文化的问题,笔者曾有意问过两名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在此还是引用《娃噜嫂》后记里的一段文字:“从他们那我得知:好再他们对自己父母的概念还是深刻的;至于爷爷吗,就淡了许多;当我问及他们的太爷时,他们皆现出一脸的茫然;至于最后又问到他们的家族以及祖宗时,就像问火星上的事一样……”

     在传统儒家文化被最后抛弃的同时,连同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我们追求乃至无数先烈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也随着国际共产主义的解体,似乎也无人问津。试想,若当下有人说自己是在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怕是没人不说你是疯子,但这是现实。我们摧毁了儒家传统文化,又背离了共产主义信念。那么现在的国人究竟信仰什么呢?怕是连我在内的所有人都给不出答案。“信金钱!”友人对我这样讲:“老兄,你没发现大家都在忙于弄钱吗?这就是信仰……”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国人现在信仰是处于真空阶段,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是社会的软肋。当人们的灵魂突然像蚂蚁一样失去了方向,各种教门甚至封建迷信活动自然乘虚而入,且大势猖獗,就不足为奇了。有媒体报道,当今落马的官员中存在七大类迷信形式:“占卜算命、求神拜佛、建庙修祠、垒坟造墓、改门易道、念经信符、择日选辰。”这是落马官员信仰的人生写照。那么,没落马的哪?官员们尚且如此,那么百姓哪?对此一些犬儒们将其统统归为“社会转型期”这口潲水缸。看来犬儒们远不及中央党校党建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实在。王长江教授的话语虽委婉,却道出了事物的本质。日前王长江教授对记者说:“而当我们党的革命理论无法很好的解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之后出现的某些新问题时,新的和执政党的使命相联系的理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神怪之说又会流行。所以这些官员信仰上出了问题……” 从王长江教授言语间,我们不难理解到国人已集体陷入信仰的危机。

     十分不幸的是,80后就出生成长在这集体信仰缺失的年代。想让他们拥有5—60年代人起初那种良好的信仰、干净的灵魂和崇高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看来是不客观的。他们的精神世界趋于盲目,空泛而又复杂。将其比喻成一群无序的蚂蚁绝不为过。出现像兰州女孩扬丽娟现象,以及问券调查把一个艺人王非崇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最伟大的人物,以及有报刊纰漏妓女中50%是大学生(她们还厚颜声称:自己的身体自己有权支配……资源等等):以及大学生屡屡自杀……也就不奇怪了。在此,笔者还是要引用长篇小说《娃噜嫂》后记中的一段话:“对于晚辈,我总欲去解读他们,然而给予我更多的便是茫然,在做这件事时我显得是那样的无知!我曾试图在他们身上,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可我收效甚微。他们所标榜的西方乃至日、韩、港、台的时尚,又把人家的东西扭曲了多少。如今晚辈们住的、穿的、用的、说的、想的、做的大体上我都不认识。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组人群,将来的发展又怎样,我真的为找不到答案而苦恼。本人有幸去过日本和韩国,当说他们接触西方文化要早于我们几十年,可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他们浓浓的民族文化……”

     由于80后就成长在这信仰集体缺失的社会环境中,复加上我们教育的缺陷,得出80后是信仰危机一代人的结论,并不过分。社会大的文化背景尚且如此,我们非要苛求80后拥有良好的信仰,那是句空话。这只能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笔者认为,我们的民族要想真正崛起,这是不可或缺的。

  

  我是83年的男生,我现在很迷茫,我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什么东西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的?你有长远的目标吗?是什么?

    80后的兄弟姐妹们,你快乐吗?感觉生活有意义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不要告诉我快乐就好,快乐是个很笼统的概念,人和人的理解不同,希望大家都具体谈谈自己的人生计划使命世界观人生观,就当是对以往生活的反思和对以后生活的激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