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开发商降房价等于“自杀”?


谢逸枫:开发商降房价等于“自杀”?

   导读:招商地产2011年存货达514.4亿元,同比增长33%,创历史新高。招商地产2012年2月份借招商局成立140周年之际,已经开始在上海、南京、重庆等地项目进行优惠促销活动。除了招商地产,年报显示同为央企的华侨城2011年存货高达317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今年预计可以销售的面积为153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增加40%左右,为历年最高,可见去库存压力很大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表示:“对于开发商来说,积极消化库存仍为今年主流。从已公布的房企年报显示,高库存和资金压力依然困扰上市房企,甚至有所加剧。为了快速去库存缓解资金压力,一些上市房企已经开始“以价换量”。因此,在调控政策难以放松的情况下,越来越的房企必然会降价促销。在库存压顶之下,楼价下降空间存在,但不大。以价换量是2012年小部分地产商的生存法则。”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开发商在加速去化库存的同时,也放慢了开发步伐。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2.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1%,增幅较2011年全年大幅回落1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2.8个百分点,增幅连续6个月收窄。从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开发商投资热情明显降温,尤其是购地规模持续下滑,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还将继续回落,预期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面积涨幅将继续下滑,这将会影响明后两年的商品房供应。”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认为:“从去年度房企业绩和负债率及融资成本三项资金指标的数据显示,开发商资金链不乐观。特别是大部分房企信贷和信托及基金到了债务偿付高峰期。部分房企和非主营房地产业务公司必然采取变现的项目,想方设法卖掉,加快销售,加快营销,降低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增加业绩。”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指出:“对资金不紧张和去年销售业绩良好及负债率合理等库存压力小的房企,降房价等于股东财富缩水。一旦股东之间发生经济利益或经营出现问题而撤离,房企等于自杀。如果是“四项指标”(房企业绩、负债率、融资成本、库存)都是脱离房企实际的控制范围时,房企也是自杀。因此,适当的调整销售和营销及价格策略也是顺应市场变化的合理性需求。”

 

   2012年3月22日,统计数据显示,32家房企中21家公司的存货同比上升,万科、华夏幸福等7家房企去年年底存货同比增幅超过30%,也创历史新高。截至2011年末招商地产的存货攀升至514.4亿,达到历史高位。北京国资地产龙头首开股份2011年年末的存货高达430.49亿元,较2011年年初的250.65亿元增长了71.75%。首开股份预计,2012年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受政策影响的程度仍将扩大。而过去两年公司新开工项目的入市,将推动库存量的进一步上升和房价的下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公布年报的37家上市房企中,总负债额度达到了5216亿元,环比上涨了37.8%。同时,2012年1~2月市场整体库存积压增加了10%左右,广州库存共1441万平方米的供应量,几乎是2011年销售量的两倍。来自南昌市房管局数据显示,到2012年3月23日,该市可售新建商住房突破1.6万套,新房、二手房市场成交持续回暖,呈现出供销两旺的态势,下月预计有13个项目开盘。

   2012年3月23日,共有8个楼盘项目同日获发预售证,入市面积达8.4万平方米,显示开发商推盘力度在加大。到23日,可售新建商品房达34025套,其中新建商住房为16034套。与此同时,销售市场持续回暖,截至23日18时,本月新建商住房已成交1885套,全月成交量将创限购令以来的新高;二手住房成交逾1200套,为去年10月以来月度最高成交量。

   从全国看,商品房市场库存压力很小。假设新开工面积在1年后上市销售,形成供应面积,经过可售化处理(新开工面积有公共配套设施如幼儿园或出租物业是不可售的,假设可售率为85%),并剔除2010年和2011年保障房的影响(保障房中除了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外,其他几乎都不可售,预计保障房中可售占比25%),则2008-2011年销供比(销售面积与修正后供应面积的比)为0.81、1.09、1.06、0.98.2008年供应过剩后,2009和2010两年市场回暖基本把剩余供应已经消化,而2011年供应仅是小有富余。若假设2012年销售面积与2011年持平,则2012年销供比为0.94,即到2012年底剩余库存也仅为2011年销售面积的8%.

   27个一二线重点城市(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苏州、大连、厦门、西安、长沙、宁波、无锡、福州、沈阳、青岛、济南、南昌、合肥、郑州、太原、石家庄、长春。)进行销供比分析,2008-2011年27个城市整体销供比为0.79、1.67、1.06、0.89,2011年出现明显供过于求。若假设2012年销售面积与2011年持平,则2012年销供比下降至0.88,则2012年底剩余库存将为2011年销售面积的22%,库存压力远大于全国。部分城市库存压力尤为突出,如北京2010-2011年销供比为0.86、0.7,若2012年销售无增长,则销供比将降至0.54,2012年底库存相当于2011年销售面积的76%.

   从年度看,2012年27个一二线重点城市整体仍是堆库存的过程,2013年将是去库存的过程。从季度看,2012年三季度库存将达到高点,库存量将相当于2011年销售面积的30%。通过库存分析可得出下述结论:1.全国市场供需仍相对平衡,不存在全局问题;2.一些大中城市商品房供过于求矛盾非常突出,若持续下去,可能会对当地房地产投资、房价、土地市场产生超预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城市很有可能也有必要对现有政策进行微调,从而释放需求平衡供需落差。3.这样的重点城市可能有很多,我们样本中的27个城市就有17个呈现明显供应过剩。4.未来若不断有地方政策进行微调,将对地产股产生源源不断的正面刺激,尤其是对区域性地产股。5.库存到顶之后,将有利于房价走出低谷。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2月7日,北京商品房住宅市场库存时隔近3年后再次突破13万套,达130049套,创最近971天的新高,距离上次突破12万套仅花费了29天,而上次增加一万套库存则用时69天,库存增速明显提高。而目前130049套的库存量,同比限购第一天的92900套,上涨幅度也达到了40%。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下半年的6月1日至2012年的3月20日,广州可售的一手商品住宅已从约3.7万套、约470万平方米上升至约5.9万套、约742万平方米,增幅接近六成!也就在日前,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广东待售商品房面积达3155.69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统计各盘在最近的半年内获得了预售证、并且有推售的可售货量以及该批产品中已经签约的成交量,结果显示,有楼盘在近半年内的成交率仅有12%,即便消化率高一些的,也只是36%而已。比如雅居乐剑桥郡,近半年内其可售货量为1702套,成交了615套,成交率是36%。如此低的成交率,便意味着其存货还是占绝大部分。巨无霸广州亚运城,近半年内售出了324套单位,但其未售产品却还有2237套,亚运城的销售速度真的卖到让人“蚊 ”。

   跟踪阳光家缘的数据可见,从2月第二周开始至今,广州一手住宅的成交还是比较可观的,从一周的六七百套到现在的过千套,广州楼市确实呈现了一波的成交回升行情。但是,周成交量稳定在千套的同时,一手新增住宅的供应量同时也在增加。一方面,消化率不高,而同时新增供应也持续补充,一减一增之间,广州一手住宅的库存量自然就在增长。2011年6月1日,广州一手住宅可售套数约为3.7万套、可售面积约为470万平方米;至2012年3月20日,该数量已至约5.9万套、742万平方米,在9个月的时间内一手住宅的可售面积就增长了接近六成。2011年全年,广州十区两市一手住宅月均成交面积为46.4万平方米。以此计算,广州目前的库存量,足够消化16个月的时间。

   2012年3月18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房地产行业的销售回款速度下降,融资渠道也显著收缩,行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意味着,在“限购、限贷、限价”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商家们只会感觉今年形势更严峻,今年的楼市可能依旧是个“寒冬”。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省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3153.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与同期实现销售621.95万平方米相比,销售率仅为19.7%,从存货情况看,截至2月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3155.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5%,待售面积创下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同时,今年1~2月,广东房地产完成投资546.84亿元,同比增长40%。本年到位资金小计1127.7亿元,同比增长13%。全省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8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2%。商品房屋竣工面积866.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面积621.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6%;销售额为485.53亿元,下降28.5%;销售均价7807元/平方米,下降7.5%,呈现量价齐降态势。

   从数据来看,当前广东房地产完成投资额仍保持快速增长,竣工面积和批准预售面积也在大幅上涨,而商品房销售面积却大幅下降,市场呈现较为明显的供过于求状态,去库存压力从局部扩张到全局,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加重。

   2012年3月21日发布的2012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显示,500强房企的库存也达到惊人的4.9945万亿元。存货均值同比增加50.34%,增幅较2010年进一步攀升6.47个百分点,平均每家500强房企的存货已达到99.89亿元,创历史新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月底,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8.0、14.6、13.9和13.6。上海存货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城市,并且存销比近7个月来一直不断攀升。

   到2012年底,在最悲观的情况下(新开工下降5%,销售面积增速为0),全国商品房屋库存量为47.3亿平方米;在最乐观的情景下(新开工下降15%,销售面积增速为10%),2012年底商品房屋库存量44.8亿平方米。从在建面积看,去库存化可能需要至少3年时间。据测算,2012年开发商因房屋库存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约为3450亿元,而2011年房地产全行业赢利也不过5000亿元左右。如果2012年销售额再下降,则房地产行业整体上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商品房供过于求矛盾非常突出,若持续下去,可能会对当地房地产投资、房价、土地市场产生超预期负面影响。

   截至2011年年末,上述沪深两市已发布2011年年报的32家房地产企业负债总额为4818.4亿元,而2010年这32家房企的负债总额为3706.52亿元,总负债较去年同期增加1111.88亿元,其负债总额增幅达到30%。龙头房企万科的负债总额达到了2283.76亿元,占上述32家房企负债总额的47%,其资产负债率也由此前的74.69%上升至77.10%。

   据申银万国日前发布的一份房地产信托研报显示,2012年集合类房地产信托本息共到期2037亿元,加上单一委托人认购的单一类房地产信托,则共有约3062亿本息到期,陆续从3月开始进入偿付高峰。这些急需资金周转的房企正与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触,希望贷款偿付到期的房产信托,而利率高达20%。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近日一项报告显示,去年500强房企净负债率由2010年50.07%上升到66.59%。

   上市房企使用资金的成本也大幅上涨。截至目前,上述沪深两市年报中披露利息支出相关数据的25家房地产企业,利息支出总额为38.01亿元,较去年同期调整后数据增加5.69亿元,其利息支出总额增幅达到18%。数据还显示,14家房企利息支出增长幅度超过20%,其中,7家利息支出增幅超过100%。利息支出增长率最高的是华丽家族,增长率达到772.67%,中小房企荣盛发展的利息支出为1.74亿元,上年同期为0.6亿元,利息支出增长率为184.21%;1家利息支出幅度与去年持平,仅有6家利息支出增长率呈现负值。其中,利息支出额度最高的是万科,达到12.52亿元,同比增幅为11.26%,其利息支出额占这25家利息支出总额的33%。

   2012年3月22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称,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状况一路从2011年的“偏紧”步入“紧张”区间,到2012年一季度资金状况还在进一步恶化,“可能接近甚至低于2008年水平”。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145亿元,同比下降20.9%,与去年全年12.1%的增幅相比,这预示着今年销售额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在外部融资环境难以改善的情况下,房企依靠销售回笼资金成为主流,前两个月,房企自筹资金5995亿元,同比增长43.3%,在所有资金来源中占比42.3%,比去年全年提高1.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还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首开股份在业绩报告中称,预计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短期内还将不断增加,货币政策微调也难以很快缓解这一局面。

谢逸枫

2012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