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蒙蔽了多少人的“慧眼”?


中新社北京321日电 两名被传“倒戈”的叙利亚军官20日现身叙利亚国家电视台,驳斥媒体有关自己“叛逃”的消息,并抨击西方媒体虚假新闻报道的操作手段。据叙利亚国家电视台一台报道,叙利亚拉卡市安全部队长官阿马尔上校在访谈中表示,半岛电视台报道他“叛逃”的消息时,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工作。他说,“那些颠倒黑白的报道令我震惊,这种失实的报道成了达卡市居民的笑柄。”拉卡市警察局刑事调查科科长卢克白在访谈中展示了自己的工作证。他说,“我和往常一样在岗位上工作,有关我和我的战友‘倒戈’的消息是虚假可笑的。”(中新社北京2012321日电)

很显然,西方媒体制造这些虚假新闻是带有一定的政倾向或某种政治目的的,但这并不代表广大民众就能容忍这种靠“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新闻。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新闻工作者应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甚至于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难以医治的痼疾,这不能不说是新闻工作者的一个悲哀!

与这种带有一定政治倾向性的虚假新闻不同,更多的虚假新闻制造者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嚼头而换取更多的眼球。特别是在中国的新闻领域,一些人或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当成事实来报道,或把内部计划设想当成已经发生的事实来披露;一些人或望文生义以至违反常识,或把新闻事实“深加工”成新“事实”,或一味追求标题“抓人”造成文题不符;更有一些人则借助口述实录、情景再现等手法,人为制造“热点”,夺人耳目。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媒体上,虚假新闻频频出现,而有关文化娱乐、体育、经济等方面的报道更是虚假新闻的“多发区”。比如“李娜怀孕”、“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这些都是2011年流传甚广的虚假新闻,甚至还入选了百度新闻2011热搜榜之十大假新闻。这种时时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的行为,无疑是短视的、不道德的,更是在自辱门庭,自毁根基

马克思认为:“人民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卷P233)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底线,如果说,我们连这条底线都守不住,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以说,虚假新闻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它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而由此产生的深层损害和长远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混淆视听,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了新闻事业健康发展,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一连串的虚假新闻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更是导致诸多网评人频频发生“善意的错误”的直接原因。感慨之余,笔者试问:网评同仁,你曾善意“错误”多少回?!

(李吉明2012325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