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郭式改革 关键问题在于克服阻力


 

解读郭式改革 关键问题在于克服阻力

2012年03月02日   腾讯财经专访
 

  [导读]董登新认为,郭树清上任后推出的一系列新政,都是针对中国股市现行问题提出的。郭树清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思路十分明确,但关键的问题是要克服阻力,有序分层推进配套制度改革。

  解读郭树清式资本市场改革

  腾讯财经讯 自2011年10月29日,郭树清正式履新证监会主席,至今已经120余天。近4个月来,在他领导下的证监会密集推出了上市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保护、退出机制探讨、长线资金入市、新股发行改革等内容的多项新政。

  对于郭树清式的资本市场改革,腾讯财经专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他就郭树清式的改革进行深度解读,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急需制度变革与创新。郭树清上任后推出的一系列新政,都是针对中国股市现行问题提出的。

  他向腾讯财经表示,郭树清上任新政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多样化机构投资者群体;二是从入口和出口把关,完善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三是强化上市公司与证券中介的诚信建设,完善法人治理;四是加大依法治市力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及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有序分层推进配套制度改革

  2012年伊始,郭树清屡屡发出惊人言论,“IPO不审行不行”,“蓝筹股出现罕见投资价值”……颇受争议的同时,让人看到这股活水正流向更深层的地底,而随着新政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阻力也越来越强,郭树清在业内的印象也开始从 “学者型官员”滑向了“堂吉珂德”似的形象。改革能否深入持续成为关注点。

  董登新认为,郭树清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思路十分明确,但关键的问题是要克服阻力,有序分层推进配套制度改革。

  首先,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到位后,我们不必总在新股发行环节停滞不前、纠缠不清,而要向前行,并尽快推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因为这是与新股发行体制相对应的配套制度改革,不能观望,更不能犹豫。

  其次,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架构还有待继续搭建,比方,公司债券的市场化发行(包括垃圾债试水),上交所国板推出,改造并扩容新三板,建立中国统一的场外市场(OTC),以及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等。

  再次,完善上市公司与证券中介法人治理,采用重典来强化它们的诚信建设及法治建设,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以及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行为。

  证监会不再是“消防员”应治市非救市

  自履新以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以其雷厉风行的监管风暴赢得市场广泛赞誉。然而,在打击内幕交易、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的同时,仍然表示不暂停新股发行,他选择的是治市而不是救市。

  董登新认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市场一改过去牛市过热靠行政手段降温,以及熊市过冷靠行政手段救市的传统做法,过去高度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市”逐渐失灵或不复存在,对如今的监管者而言,他们不再是“消防员”或运动员,而是真正的裁判员和监管者。

  他认为,这是监管者职责的转型升级与重新定位,救市不再是他们的义务,而治市则成为了他们责任。因为救市只能救一时,而不能救一世;相反,治市则是长久之计,是一种长效机制,它有利于长治久安。因此,证监会的职责应该是治市,而非救市。

  董登新表示,自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级市场去行政化”已取得预期成效,并因此产生了显著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IPO定价市场化及IPO节奏市场化已变成现实,监管层不再行政干预新股定价和新股扩容,A股“政策市”的色彩正在逐步褪除。其二,A股市场扩容不再弱不禁风,股市融资功能得以显著提升。其三,新股不败已成历史,新股破发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市场化的力量。此外,新股申购中签率大幅提升,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大幅收窄,一、二级市场的风险与收益更加对称、均衡。

  他指出,打击新股炒作中的内幕交易及市场操纵犯罪行为,是十分必要的。不过,炒新投机与市场操纵很难划分界限或立案取证。

  对于公司分红,董登新认为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宜行政管制,但可通过再融资条件约束来间接“强制”公司分红。值得肯定的是,监管层大力倡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利于培养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大盘蓝筹可视为“无风险”投资

  郭树清曾用罕见发言表达着对A股低迷的忧心:“目前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罕见的投资价值,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达到8%左右。”

对上述颇富争议的言论,董登新认为,郭树清力挺中国大盘蓝筹股,只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了目前中国股市的一种客观现实。大批银行股市盈率只有五、六倍,这是世界罕见的低估值,这些品种目前买入,完全可以视作为一种“无风险”投资。

  董登新指出,郭树清的提醒也揭示了中国股市的估值缺陷:大盘股普遍被市场低估,而中小盘股甚至垃圾股则被市场严重高估。这就是A股市场畸形的估值潜规则——按股本大小(即炒作难易度)来给股票定价!这是一种投机短炒式定价方式,它无形之中强化了市场投机氛围,不利于发挥价值投资的市场导向功能。

  对于呼声很高的创业板退市制度,董登新认为,创业板退市制度是超前、预设的,设计理念很先进。在创业板公司尚未出现亏损案例前,暂不会出现退市案例。创业板退市制度为主板退市制度改革提供了极好的一个模板。

  资本市场改革四大方向

  近日,证监会机构部会同中国证券业协会召集部分券商,就一系列涉及证券市场改革的重大议题进行调研座谈。证券市场全方位改革5方面内容,包括新股发行制度和保荐制度改革、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资产证券化、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等问题;对于证券行业的发展,监管层则从券商经纪业务转型、“走出去”战略、并购基金业务、资产管理业务4方面提出建设性方案。

  董登新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方向有四个:一是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国民提供多渠道的投融资方式,分散银行风险和股市风险;二是要培育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群体,鼓励各类长期性资金入市,让市场运行更平稳、健康;三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完善市场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四是要坚持“三公”原则,依法治市,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上市,以及信息披露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董登新表示,郭树清讲话中曾提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四化”任务,即市场化、法治化、公开化、国际化,他还提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培育并引入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群体,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具有长期积累性质的储备基金。

  上任一百多日,郭树清见诸于媒体的讲话和文章中,曾经六次提及培育多元化投资群体,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积极推动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等相关话题。

  董登新表示,在纸币贬值、通胀压力背景下,一些规模庞大的长期性积累的储备基金,比方商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都有着日益强烈的保值增值需求。中国资本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债市扩容,与长期资金的保值增值需求是相互匹配的,二者完全可以双赢!因此,养老金入市也是大势所趋。

  他认为,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大批量的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平滑市场波动,并从长期投资者、价值投资者的视角稳定市场、健康导向市场。中国急需培育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群体,其中,具备储备基金性质的长期资金是机构投资者的精神支柱与主心骨。不过,培育多样化机构投资者群体,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文/卢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