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下,士人以其学识自居,张扬个性,一种“舍我其谁”、傲视一切的书生习气广泛存在于士人心中。“如果说前期文化知识的阐述者还必须依附于政治权力,那么后期知识垄断者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孟子朝见了梁襄王后,就对别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公开嘲讽襄王没有一点“人君”的模样和威严。《孟子万章下》记载了鲁缪公与子思关于“师友”之争:缪公问子思,“千乘之国”的国君把士当作朋友,怎么样子思很不高兴地回答说:“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但是“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为友”孟子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彼(国君)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畏彼哉!”公然挑起“王贵”和“士贵”之争,可见当时的士阶层已经开始自觉地以自己的学识文化为利器,不断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间接地抬高了先秦私学的重要性,士阶层社会地位之高,不断吸引着许多有志于挤身士阶层的平民拜师求学,从而为私学的发展繁荣创造十分良好的舆论环境。
私学兴起之舆论环境
comment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