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邵夫子安乐书院 再现丝绸古道商贸繁荣盛景
伊川大莘店有宋代的“安乐书院”,位于平等村中部,据历史记载,“安乐书院”是北宋数理学家邵雍所创办, 明宣德三年(1428年)河南布政司立的《重建邵康节祠堂记》碑文记载:“新店为先生故里”。邵祠遗址内发现有模印着“安乐书院”字样的土坯,邵雍《伊川击壤集》中记载:“梦里到乡关,乡关二十年。依稀新国土,隐约旧山川。”《宋史 邵雍传》记载:“先生讲学于家,乡里化之,远近尊之,”。邵雍父亲墓志铭记述:“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因自号伊川丈人”。
遗址发现有模印着“安乐书院”字样的土坯,证实《宋史 邵雍传》中关于“先生讲学于家,未尝强于语人。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大夫过洛者,不之官府必至先生家”是历史事实。安乐书院后来变成邵夫子祠。
邵雍,是理学象数派的创立者,特别是他画出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用阳爻和阴爻有规律的变化形式,排列画出六十四种数码方圆模型,恰好组成二进制000到111共8个基本序数。从“0”与“1”组成六十四个不同组合循环,可无限叠加变幻无穷。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图示数字形式显示了二进制数码排列模式,因此成为后世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理论基础,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研究邵雍先天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二进位制理论,促进了后世二进制电子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发展。
1927年,国民政府曾将邵夫子祠占用为平等县政府办公地,平等县于1932年撤销,恢复伊川县,县府搬到府店街,邵夫子祠改为学校。2007年4月,邵雍后裔的杰出人物邵逸夫,派他的亲外甥姜廉清先生一行八人到伊川拜谒、考察邵雍墓园和大莘店邵夫子祠,提出恢复邵夫子祠的建议。平等村全体村民每人兑出三厘多地,划出四十亩土地,在村外另辟新址,在国家的扶持下建起新学校,2010年12月,原占用邵夫子祠安乐书院旧址中的学校搬迁到新校址,腾出邵夫子祠安乐书院旧址,用于重建和发展邵雍文化产业使用。
重建安乐书院既是对伊川的这位历史名人最好的纪念,也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努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突出抓好农村和基层这个重点,深入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安乐书院所在的平等村邵夫子祠遗址保存完好,书院内宋、元、明、清历代古原有主要建筑的石头基础仍原地保存着。有古代重修邵夫子祠的碑刻,祠内供有邵雍塑像。还保存有记载明代时祠内建筑的规模、方位和名称的家谱资料以及清代康熙皇帝赐邵雍“学逹性天”匾,派钦差送到大莘店邵夫子祠的古籍文献资料。现在,原占用邵夫子祠安乐书院旧址中的学校已搬走,腾出了邵夫子祠安乐书院旧址可以恢复重建,不仅是对这位伟大的历史名人的纪念,而且安乐书院将是发展邵雍文化,弘扬伊川理学名区重要的独特旅游资源。
伊川大莘店位于秦楚、洛嵩丝绸古道交叉要冲,史料记载,在洛潼公路与陇海铁路未开通前,这里曾经繁忙的交通枢纽,东来西去、南上北下商贸的马队、骆驼队日夜不停。
因此,应划重建邵夫子祠及安乐书院,主要恢复山门、皇极书屋、大殿、天根轩、月窟轩、击壤亭、弄丸亭等,并将四周街道配套复建古代商贸店铺,再现伊川大莘店昔日丝绸古道枢纽古文化与商贸繁荣盛景,并逐步以安乐书院为中心,将古文化街道向东延伸到伊河码头,西延伸到洛栾高速;全力打造河洛地区独具浓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气息,兼具旅游观光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伊川大莘店邵雍故里安乐书院及周边规划示意图.
附录,关于邵雍研究的部分资料,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欢迎浏览、参考。不妥之处望不吝赐教。 9、伊川民声网 →恢复重建大莘店邵夫子祠安樂書院势在必行 http://www.lyycms.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79311&authorid=0&page=1&st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