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这让中国的作家们扬眉吐气了一回,中国学者为此将莫言获奖形容为“伟大时刻”,中国民众为此而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的管委会主任范珲在劝说其父同意修缮莫言旧居时说“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高密市旅游局局长说,整个山东的旅游口号要改为改成“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 高密最大一家农家乐老板将农家乐改名为“红高粱庄园”,包间均改成为与莫言小说有关的名称;一个游客从莫言家的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6年前,北京一位侯姓工程师酒后以1000元无意注册“莫言醉”白酒商标;6年后,因作家莫言获诺奖身价暴涨至600万,后因被多位酒商争抢,“莫言醉”白酒商标,一下子升值到了税后1000万人民币。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莫言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都挤破头皮要从莫言那里分得一杯羹的时候,莫言却坚决声称“获奖是我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与国家无关。显然让那些试图仰仗莫言之名借机炒作、拔高自己、发展经济的地方和个人,大大的失落了一回、尴尬了一回、羞煞了一回。
据媒体报道,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文学奖宣布者对记者说,当他电话告知莫言获诺贝尔奖消息时,莫言的反应是:“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他狂喜并惶恐)”。获诺贝尔奖狂喜乃人之常情,但莫言忧虑什么、惶恐什么呢?诚如莫言所说,“我在得奖之后就说过,我希望大家把对我的热情转移到对中国广大的作家身上去,也希望能从阅读莫言一个人的作品开始阅读更多人的作品。”然而那些为他欢呼雀跃、激动不已人们似乎并不懂得莫言内心的期望与惶恐,而是不约而同的陷入了虚赞莫言、消费莫言、戏谑莫言的狂躁当中,这岂能不令莫言为之愤懑、为之惶恐?
诺奖是奖给在各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的。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不想参与诺贝尔奖的狂欢,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然而当莫言拿到了诺贝尔奖后,我们看到的不是惊喜,却是一种悲哀。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景况吗?莫言说,他希望大家把对自己的热情转移到对中国广大的作家身上去,也希望能从阅读莫言一个人的作品开始阅读更多人的作品。可是在中国,他的这个希望能够得到实现吗?
一个成熟的社会是应该用一种比较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莫言获奖的。而网络和媒体对莫言获奖的持续深挖和追踪、公众对莫言的狂热和迷乱,却不亚于作家创造的那个虚构世界,甚至还多少带有一些荒诞的色彩。这是美德还是低俗,是褒扬还是诋毁,是中肯还是功利?
—— 对于莫言所说的“获奖是我个人的事情。”中国人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派和行为了!
(李吉明2012年12月8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