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污费:钱不是问题


  最近,一则征收汽车排污费的消息在广大车主间引发不小的争论。根据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的说法,政府正在酝酿对汽车征收排污费,目前已在论证阶段,预计会在十八大后实施。第一步可能先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作为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其实早前,深圳市交警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徐炜就曾表示,为了控制汽车保有量的过快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根据深圳市政府公布实施的《深圳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决定在2012年年底前,研究制定按传统燃油车排气量征收排污费。

  又有一项政府收费引起议论了。议论的中心,仍然是这个费该不该收,该收多少,该怎么收。可以预见,和以往政府出台新收费项目的情况一样,很快又该听到“听证”之类的关键词。然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听证也阻挡不了费用的开征。

  听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车主代表也许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吐槽他们悲催的养车成本,增值税消费税购置税,税字头上两滴泪,再加上油价高企、停车费涨声不断、维修保养成本增高、保险变相盘剥。

  专家呢?一部分该开始谈国外经验,然后开始憧憬费用征收后对“低碳”“绿色”和“治污”的积极影响。另一部分可能提出:“这个这个……法治社会嘛,要采用收税的方式,收费不太好,收费不符合法治精神嘛!”

  犹如一场仪式,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该来的还是要来,不管是排污费,还是“排污税”,收费可能不是目的,目的是开始收费,将来还可以变成一种习惯,比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变成“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继续收,还有某段“我希望是一万年”的“贷款路”,谁都算不出贷款什么时候能还完。

  不过话又说回来,车主也别觉得憋屈。限行、限购之后,您还孜孜不倦地开车,更有甚者,竟然买两辆车以抵消限行造成的不便。既然您不差钱,适当交一点费也是应该的,对吧?车多的,多交!车好的,多交!车排气量大的,应该大交特交。

  只是我们要问了,政府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政府的使命不就是用好老百姓赋予它限制这个、限制那个、开征这项、开征那项的权力,从而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更体面、更舒心、更安全,可以不坐把人挤成相片的地铁,可以不上像停车场一样的马路,可以不吸二手烟一样的空气,可以不见横冲直撞的特权车的生活吗?

  也许,关注民生的口号,已经显示了政府对自己这项使命的重视。

  只是,为了完成这项使命,我们的政府究竟还要作出多少限制,还要开征多少费用?

  一项政策的出台,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否能让老百姓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忍受”的同时,可以期待什么样的“享受”?“忍受”到什么程度,要多长时间?“享受”的是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实现,有多大概率?老百姓从腰包中掏出同样的钱,是否能够得到更加经济和更加理想的“政府使命完成度”,而决策者对此是否要承担某种类似“违约责任”的东西?又是否有这样的机制,使得老百姓能够说“不”?

  好吧,也许一下子满足这些要求实在太难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开始,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出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出了钱以后,到底会带来哪些改善?如果能这样,也是善莫大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