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高房价的元凶吗


    雪后的北京异常寒冷,万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迎冬召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被确定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消息一出,网友纷纷吐槽,许多网友担心城镇化变成圈地运动、房价坐飞机。中央新政“城镇化”缘何被贴上推高房价的标签?如果城镇化是高房价的元凶,中央何以铤而走险?如果城镇化不是高房价的元凶,网友为何质疑不断?

    如果不改变城市发展的巨大不均衡,城镇化必然助推高房价。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历来是房价走势的风向标,何故?北京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杭州是风景最优美的中型城市,看看房价排在前十名的城市,无不是各种资源最为集中、最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城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毫不夸张地说,“宁要一线一张床,不要三线一幢房”已经成为许多在校大学生毕业择业时的共识。如何改变“千军万马挤进北上广”的现状?如何消除房价越来越高、交通越来越堵、看病越来越难的“大城市病”?唯一的办法就是打破城市间发展的巨大不均衡。

    北大教授张维迎说:“如果央企总部全搬到外地,北京房价马上就会降下来。”其实不光是央企总部,还有许多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都设在北京,为何?因为中央各大部委大部分在北京啊。因此如果要说搬离京城,最要搬的应该是中央各大部委,部委动了跨国公司和央企自然会闻风而动。

    此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籍的政策倾斜,也是促成房价坐飞机的重要原因。最近网友做了一个测算,北京户口买房可省46万,考入北大的概率比外地高41倍。自己没当上北京人,不能让后代跟着吃亏,因此拼命奋斗也要搞个北京户口。

    如果不破局土地财政的经济增长模式,城镇化必然助推高房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被定位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对于习惯了卖地的地方政府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此前备受诟病的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或许又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了。但若城镇化被地方政府落实为造城、盖楼,则地方房价必然上涨。

    要降房价先降地价,要降地价先灭土地财政。土地财政的经济增长模式不灭,就算有再多的土地用来盖房,地方政府也不会一次性全部供应出来,如何效益最大化而非房价合理化,才是许多地方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如此一来,土地永远很紧张,房子永远很紧张,房价自然在恐慌中节节攀升。

    如果不消灭大跃进式的“农民市民化”,城镇化必然助推高房价。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1月28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指出,要实现10亿人的城镇化。目前城镇人口大概5亿,要达到10亿的目标需要吸收5亿农民进城安家置业。如此大量的农民如果要在短时间内进入城镇,必然推高房价。

    对于中央城镇化的目标,在地方执行时已然变味。有的地方通过强行更改户籍,使“农民”变为“市民”进城,户口变了但仍然居住在农村;更多的地方则是通过在镇郊盖楼建设“新农村”,将农民从原居住的平房搬至楼房成为“市民”。对于如何组织引导农民改变生产方式实现致富,则漠不关心。凡此种种,都是伪市民化、伪城镇化。而随之伴随的村委会侵占集体土地据为己有的现象,则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城镇化不会必然导致高房价,也不会消灭高房价。新型城镇化欲降房价,必须向大城市病、土地财政、伪市民化这三大顽症“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