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九月黄金周楼市“半金半铜”
导读:在此背景下,住建部和国土部等部门近期密集表态,稳定调控信心。如国土部表示已进一步加大土地市场监测监管力度,并督促指导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土地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虽然调控之下楼市成交难现井喷,但三季度许多城市都出现成交放大的情况,也显示楼市回暖迹象明显。近期的政策和市场走向,显然使得开发商的乐观预期被打上了问号。政策层面,9月以来,住建部、国土部、国税总局等多部委再次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喊话。地方政府方面,上海9月份前后房管局发文两次,重申严格执行限购政策。广州甚至创商品房“限售”的先河,对市区个别异常高价的住宅项目采取限售。市场层面,9月各主要城市楼市成交环比降幅明显,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穆迪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流动性指数恶化至22.6%,是自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高于7月份的16.1%,其流动性转弱反映了今年迄今的签约销售疲弱。
为稳定市场预期,北京市国土局宣布暂停10宗地块出让,原定于2012年9月21日出让的上海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用地也被叫停。除了在土地出让时紧急叫停外,2012年9月21日,上海和北京也相继发文重申严格执行限购政策,加强限购审核。2012年9月24日上午,一则“广州正针对房价较高的局部区域采取“限卖”的做法以调控房价”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广泛争议,当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微博上正式承认限制预售的说法。。国土部相关负责人9月27日也就供地问题作出表态,称近两个月房企拿地虽有所增多,但底价成交或低溢价成交仍是主流,地价变化不大,总体上仍保持平稳,尚未出现过热。同时表示,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执行好现有土地供应政策,均衡供地,稳定地价,防违规用地、防异常交易,处置闲置土地和打击囤地炒地,稳定土地市场。
谢先生怎么看近期地方政府集中表态加强调控的态度?未来政策如何走?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多地政府密集表态收紧调控,出台临时性行政强制手段的措施是“点刹”楼市,目的是为让房价减速,预防房价上涨反弹,防止房价超年度控制目标而问责。年初,面对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微调新政,中央多次强调“限购”“限贷”底线不容触及,强调不得放松楼市调控, 7月底,国务院督查组16省市专项调查,最终论断市场不具备全面反弹的条件,也预示了“十八大”之前基本不可能出台新的调控政策,短期仍将以加大对现有政策的执行和监管为主。从未来政策走向判断,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将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而面临楼市反弹的风险,中央除了密切关注楼市变化,将加大监管及执行力度,回调房贷利率、严格执行预售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预售流程,扩大房产税试点、限制房价涨幅目标等都可能成为下一阶段调控的储备政策,政策储备依然充足,彰显中央调控决心。”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国内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在“稳增长”背景及全球货币宽松潮来临,后市可能迎来新一轮货币宽松,宏观经济的下行为楼市短期回暖提供机遇;而楼市高压态势不变,面对全国房价连续的上涨,中央层面不排除进一步从严调控楼市的可能,后市变数多,因此,灵活应对,积极跑量抢占市场先机是关键,同时,随着政府加大土地放量,不乏优质地块,不失为趁机抄底,补充土地储备的好时机,随着政府加大商业、综合体地块的放量,企业亦可择机入市,尝试寻找经营新路。”
2012年9月27日,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9月前26天,全国主要的54个城市楼市住宅总签约为210228套。比8月同期的222006套下调了5.3%,成为最近4个月同期的最低点,低于7月同期的232041套。在54个城市中,有29个城市成交量有不同程度下调,下调超过10%的城市有21个,整体市场成交量在金九未见起色。杆房企近期纷纷在推盘方面有所动作。其中碧桂园动作最大,包括广东、湖南、湖北、江苏、辽宁区域将有18个楼盘推房,仅仅在大本营广佛地区,就有8个新盘或加推盘。从天津楼市来看,10月份的预计推盘量也有明显增加。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显示,10月全市有44个项目预计开盘,数量环比增加2.33%,同比增加2.33%。新开楼盘中,市内六区有7个、环城四区16个、远郊区县18个、滨海新区3个。其中纯新盘有26个,占预计开盘总量的近六成。
谢先生如何看今年金九楼市?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今年黄金周楼市“金九”成色未及市场预期,呈现“半金半铜”局面。一方面是从九月房价与成交量数据看,房价比较平稳,而成交量下降。另外一方面是从三季度楼市房价与成交量数据看,楼市成交量仍呈放大态势,房价上涨成为最为明显的特征。从全国主要城市的楼市运行来看,随着销量的回升,住宅销售价格止跌回升。2012年6月份百城房价结束九连降首涨;十大主要城市均价环比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月百城房价再次上涨,此次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二三线城市,而一线城市房价则相对平稳;8月百城房价再次小幅度上涨,此次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一二三线城市;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上月相比,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房价上涨趋势在放缓。虽然目前房价上涨趋缓,但仍存在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全国一级市场显示,8月下旬开始各地掀起卖地大潮,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武汉、厦门第三季共计出让土地175宗,楼市的持续回暖改变开发商预期,而货币政策放松和销售火热缓解了开发商资金压力,加上地方财政收入趋紧共同触动各地上演“土地盛宴”,楼市调控难度加大。”
为什么今年“金九”楼市出现“半金半铜”局面?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开发商推盘犹豫和买房人入市犹豫,共同造成了“半金半铜”楼市局面。而房价方面,优惠越来越小的态势,影响成交量。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开发商拒绝降价卖房,市场以价换量局面结束。房企当前资金压力下降,商品房后市供应减少,况且上半年销售业绩完成良好,不缺钱是房价下降的主要动力。二是全国多城市价格止跌微涨,大部分房企热销楼盘价格大折扣优惠幅度减少或取消。房价的上涨促使部分购房者再度观望,遏制了购房欲望。于是整个9月虽有大批上市量,但整体销售并未随着上市量的增加而火爆。三是各地商品房库存量均有所下降,新完工项目与可售项目同时减少。而银行信贷未继续放松,影响大量购买力释放。尤其是中央到地方政府不时释放的调控不放松传言,始终影响购房者入市积极性。四是刚性需求下降与改善需求置业人群释放缓慢。前几个月刚需市场销售占据绝对的主导优势,但是在6-8月份的集中消化后,市场上的刚需占比有所下降,改善人群抬头,但改善人群置业周期较长,难以短期带动市场的火热,所以9月份市场中的改善客群并未有太多动作。”
开发商然后应对十月银市?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已经到来的“银十”是开发商年底前不能错过的机会,关系到销售业绩与年报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开发商的促销力度是影响成交的重要因素。事实上,9月份,开发商和购房者互相试探。而10月是传统的旺季,也是下半年房价的风向标。楼市推盘量的增加,特别是一些纯新盘项目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说明开发商在之前的蓄客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房企的业绩压力依然存在。毫无疑问,第四季楼市房价以稳为主,低了开发商不干,高了则会受到政府打压,“稳住”是最好的选择。随着住宅房价的新一轮上涨,且金九也失去贯有的色彩。开发企业合理定价,释放市场中的消费需求,进而有助于加快后期资金回笼。”
2012年9月26日,北京住建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北京年内剔除保障房的居住类新建住宅签约总套数为75775套,这一成交量已超过了去年全年72007套的成交量。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9月24日,三季度北京新房住宅成交量34181套,预计到9月底总成交量将达37000套左右,环比二季度上涨22%,同比去年上涨86%。
2012年9月24日,21世纪不动产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9月17日-9月23日)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新增供应为46万平方米、环比提升146.1%,上海楼市上一次单周供应超40万平方米尚在1年多前的2011年5月末。其中上周公寓项目有14批次、39万平方米供应,环比提升108.6%;而别墅项目则一改此前两周零供应局面,推出了近7.1万平方米。截至9月23日,9月本市新建住宅合计供应面积已达92.1万平方米,在未满月的情况下供应体量已创年内新高。另受到近期房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影响,本市新房供应的项目继续保持大体量格局。据统计,上周获得预售的15个项目中,供应总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多达11个,占比超7成。在近期楼市成交乏力,供应则大增的背景下,本市一手库存量进一步攀上高位,截至周三的数据显示,全市一手住宅可售面积为1055.07万平方米。如果用此前8月整月80万平方米的成交水平计算,则该存量水平的消化周期将高达13个月。
2012年9月28日,按房管局官方公布的广州十区标准,9月全市十区出现“量跌价涨”局面。来自某房产统计数据,至9月27日,共成交6048套住宅,环比下跌11%;成交面积是近4个月以来首度跌出70万平方米,环比8月成交面积下跌10.8%。楼价方面再度回到14000元/平方米水平,环比增长3.4%,达到14038元/平方米。楼市温度上升,但总体来说,楼价依旧平稳。据不完全统计,黄金周期间大概有25个楼盘有较大优惠,其中,越秀新盘优惠高达20万/套;荔湾某楼盘更甚,国庆推出一口价单位,最高的优惠力度高达80万。截至27日,9月份广州十区二县共成交7704套单位(纯住宅),同比大增22%,但环比下跌12%;算上暂未纳入统计的28-30日数据,尽管总成交量仍有望突破8000套,但9月楼市表现尚不及暑期档。后市有7万套供应量。
2012年10月1日,深圳市规土委网数据显示,9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价和成交量双双回落,成交量环比跌幅超过三成。“金九”风光不再,已经变成“铜九”。数据显示,9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价为20790元/平方米,这已是深圳房价连续3个月突破2万元/平方米,但是同8月份相比,深圳房价下跌3.6%;9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614套,环比跌31.4%,成交面积24.64万平方米,环比下跌33.8%。二手住宅则表现为量跌价涨。9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6120套,环比下降11.1%,成交面积52.1万平方米,环比跌11.2%。9月中原(深圳)领先指数为323.6点,全市六区188个样本楼盘成交均价为1997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1.29%,同比下跌了1.3%。
2012年10月1日,截止9月30日24点,9月份南京楼市共成交商品住宅6562套,相比8月份的6577套仅有十多套的下滑,但仍然无法媲美火热7月份8528套的成交量。在9月份的跟踪统计,9月份新房源的上市量是今年年内最高的,共有近40次的楼盘开盘或加推新房源,总体上市量近7000套,其中去化最好的开盘当天去化9成多。然而,9月南京楼市商品住宅销售量含蓄释放,成交套数却在第三季度中下滑至月度低位,促使传统淡季7月和8月小胜了金九月。9月份南京楼市最引人注目的几件大事都和价格有关。南京楼市大部分在售楼盘在9月份纷纷上调价格,9月份南京楼市房价平均涨幅为0.694%,七大板块“涨”声一片。大部分楼盘进入9月份之后纷纷收紧了前期的一些优惠,大体幅度在5-8个点左右。9月南京七大板块房价齐涨价,共涨0.694%。
2012年10月1日,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网数据统计,今年8月武汉新房成交量为12454套,7月为14454套,而去年9月武汉新房成交量为9943套,8月为9574套,7月为8869套。9月份是传统的销售旺季,加之本月起武汉正式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不少开发商抢着在9月拿预售许可证开盘销售,9月上市楼盘超过60个,不过,价格则是涨多跌少。细心的购房者发现,很难在主城区找到7000元以下的楼盘。据亿房网统计,目前主城区在售楼盘有278个,9月份的成交均价为7880.32元/平方米,环比上月微张0.09%。
2012年10月1日,厦门住建部门数据显示,2007-2012年前三季度厦门商品住宅平均供应量为214万㎡,销量为222万㎡;2012年前三季度厦门商品住宅供应量为285万㎡,同比去年微跌2%,销售337万㎡,较去年同期增长75%,已达2011年全年销量的1.36倍。赶超09年同期水平,达07年以来最高值。7月央行年内第二次降息,利好楼市,当月销量高达56万㎡,此后受网上房地产系统维护、政府加强市场的监督力度,新增供应锐减等多因素影响,8月销量跌至30万㎡,9月市场集中放量,成交43万㎡。第三季度全市住宅供应122万㎡,环比上涨3%;销售129万㎡,创同期销量新高。随着上半年销量的迅猛回升,第三季度价格触底反弹微涨,全市成交均价约14368元/㎡,同比微涨1%。各区域看,除湖里区价格环比微降外,其他区域均表现为上涨。上半年销量不断蹿升,开发商调整价格策略,优惠力度大幅减弱,加上本季度岛内销售占比提升,导致价格全面回归。
对比今年各季度成交前30名成交价格可发现,岛外均价在0.5-1万元之间的项目占比逐步减少,而岛内价格2万元以上的项目成交占比逐步增多。在市场整体趋暖的背景下,热销项目纷纷推出景观户型等更优质,档次更高的产品,如推出观景楼王,项目中的洋房、别墅等,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住宅成交价格。此外,我们看到今年以来,全市住宅持续热销,快速去化的同时,库存量持续走低。截至9月底,全市在售存量约267万㎡,存销比约为8.2个月;库存量主要集中在岛内和集美区、同安区,库存量最低的为海沧区,全市住宅存销比处于历史低位。虽然在售存量持续走低,但未上市土地存量巨大,商品房供应量约达1567万㎡(=在售项目库存量+商住用地在售未推量+拟推地块面积总和),按近三年年均300万㎡左右的去化速度,存量去化周期约需5年,后市竞争压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