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博商学院微语录第六期


——  找到自己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找到了人生的活法。
 
 
——  伟大的公司要想生存,必须拥有一个持久的观念。这种观念必须从属于整个公司;即使有远见的领导人与世长辞,这种所谓的伟大观念也会永存。这种观念并不是围绕着一个人或一个产品,而是围绕着一个决定了公司发展目标的思想体系建立起来的。
 
 
——  未满三个月的孩子开始吸吮手指,要知道把手放到嘴巴里是很困难的,首先要意识到手和嘴巴的存在,然后要准确找到嘴巴的位置,再把手准确放到嘴巴里!孩子开始不断与自己尝试,不断较劲。其实,人生多半是自己和自己较劲的过程。
 
 
——  理发的时候,我们都有一块镜子,时刻告诉你理发的进展,在人生中我们是否需要一块镜子,随时告诉你你的进展,以及这种进展的心理感受?内省仿佛就是我们每个人进程的镜子。没有内省就难以避免迷失,没有内省就难以避免忙忙碌碌,没有内省就往往碌碌无为而不知所终。
 
 
——  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明天如果有烦恼,今天也无法解决。每一天都有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
 
 
——  人生一场,別人追屋逐堡,我只要风花雪月,花棚石凳,小坐微醉,歌一曲,茶一杯, 花一簇,鸟一群。因为生活简单,我多了聆听松涛、谛观风雨、仰望星河、敞开心扉的机会,灵性俱足。心境简单了,就有心思经营生活,生活简单了,才有时间享受人生。
 
 
——  简单、不难,只要懂得为自己而活,为美好而生, 为幸福而做,需求愈小,自由愈多; 奢华愈少,舒适愈多。
 
——  不受限制的权力固然有呼风唤雨的能量,但也是一柄过于锋利的双刃剑,使用权力去进行奴役者终被权力所奴役。唯一解脱之道只能是宪政、民主和法治之路。
 
 
 
—— 人的内心,随时有矛盾乱流。理性和情绪始终在心中斗争着、内战着。这种“自讼”的状况,随生命并存,永无停止。如果能修养到“心兵”不动,自心的天下就太平了。
 
 
—— 翻阅着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同样是本四五年前的旧书,但今天翻阅起来尤显珍贵。
 
 
——  在我们的认识中,社会关系和政治规则已经是复杂而又非常系统的东西,但事情的规则往往比我们苦心编织的理论简单。
 
 
——  世界是一张大饭桌,桌上准备了全体进餐者需要的一切,饭桌上的菜肴有时属于所有人,因为大家都在饥饿状态;有时又只属于某几个人,因为其余的人已经吃饱了。因而,任何人都不是世界的绝对主宰者,无人有权要求自己这样做。
 
——
 摩莱里是18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自然法典>是其代表作之一。摩莱里以自然和理性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的本质,深刻批判与揭露了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提出要彻底消灭私有制这一"罪恶之根"。
摩莱里希望建立符合自然精神的、促进人类永远幸福的政治道德制度,并且在书中制定了一部"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
 
——
    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把自己搬到一个荒芜的、常年可见候鸟迁徙的郊外,蒙上双眼,捂住双耳,在绝对的寂静中写作。《自由》是其最新长篇,六百多页的篇幅讲了一个平凡美国家庭的故事,可决不冗长乏味,从书中人物的命运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危机。(缪梅译,南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