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证指数出现久违的大涨行情,大涨超80点,归纳下来,有五大原因:
1、GDP去年第四季度增速再创新低,但在市场预期之内,利空兑现成利好。对于去年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其实就一两年的行情而言,股市往往和经济增长背道而驰。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GDP增速高达10.4%,明显快于2009年,但上证指数当年下跌14%,全球仅好于希腊与西班牙。
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下滑,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和股市新股供给过快增长的机制将有所改革,A股将出现逆经济下跌而大涨的走势。
2、南方某省已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一季度将开始投资。养老金按目前的法律法规,是不许投资股票的。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长期的养老金缺口不是本届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一旦股票投资出现亏损,却将承受非常大的社会压力。因此尽管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和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戴相龙反复呼吁养老金要入市,但实质性的政策出台本年内A股市场是不指望的。因此1000亿左右的资金这么快的速度入市,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3、虽然去年12月中国外汇占款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负增长,而且比10月和11月每月200多亿的减量要大得多(1000多亿),但当月中国M2新增量高达2.61万亿元。显然,虽然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并未下调,但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已经有较大的动作,其中就包括了去年12月明显超出预期的新增贷款量。
4、上海市市长韩正昨天在上海人大会议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明确提出适时推出国际板。国际板推出有一系列准备工作要做,包括规则、制度等,这项工作正顺利推进。不过,国际板推出是要有时机的,现在并非推出国际板的最佳时机,国际板现在并没有时间表。不过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韩正曾表示,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已经明确要推出国际板,目前来看,相关条件已经成熟,相信国际板很快能够推出来。
不久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改革和监管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并不包括国际板。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前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去年5月在上海出席陆家嘴论坛时曾公开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
很显然,在中国股市有显著上涨前,国际板推出的希望基本不存在。2011年,仅仅因为国际板很快就要推出的一些高官表态,就导致A股下跌近200点,这200点在2012年将基本涨回。
5、正在出席 “亚洲金融论坛”的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1月17日透露,香港有关监管部门正积极研究允许保险公司将保险金及退休金投资于内地资本市场,尤其是持有人民币长期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五大利好早在今天A股开盘前就已公布,但上午A股一度下跌,创业板综指更是创出历史新低。因此,很可能是A股目前在各种利空充分释放后,A股的投资价值得到场内场外资金的一致认可,并借利好效应做多的结果。由于今天的涨幅基本收复了上周五和本周一下跌的“失地”,很可能意味着见底后首轮上涨的调整已经结束,A股有望在春节前后持续走强,反转行情已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