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乳中出现防晒霜


  来自瑞士国家研究项目(Swiss 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me,NRP50)的研究学者们最近发布了一项关于内分泌干扰素的研究报告(Endocrine Disrupters: Relevance to Humans, Animals and Ecosystems)。这项调查从人、动物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着眼,首次揭示了人体内部对于化妆品中的防晒成分——抗紫外线防护因子( UV filters)的接触是非常广泛的。

  在这项调查的过程中,研究学者们分别于2004、2005及2006年夏秋季收集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妇女医院(University Women's Hospital in Basel)产下婴儿的妇女的母乳样品,并请这些妇女完成一项关于化妆品使用的问卷调查。接下来,那些母乳样品在位于德国的几处分析化学实验室里完成成分分析,以了解这些样品中是否含有大量的现代工业化学物质及传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份分析名单包括抗紫外线防护因子、人工合成香料、杀虫剂、苯二甲酸盐、阻燃剂及多氯联苯(PCBs)共89项。最后,研究学者们再把这些成分分析同妇女们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

  该调查显示,母乳样品中所含有的最大量的化学成分大多数都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不同个体对于不同化学成分的接触程度不同。抗紫外线防护因子出现在85%的母乳样品中,并且浓度和多氯联苯相当。人工合成香料同样也出现在这些母乳样品中。那些抗紫外线因子在母乳中的呈现与妇女们所使用的含紫外线防护的化妆品密切相关。

  虽然其他化妆品成分,如人造香料在母乳样品中的出现看似与相关产品的使用密不可分,实际上却很难调查,因为人造香料不是完全公开的。传统的污染物如多氯联苯、杀虫剂及其代谢物却具有相当一致的表现,它们的含量水平互相关联。

  研究学者们还计算了每个婴儿每日从母乳中摄入的化学成分值,包括母乳中的脂类成分、每人每日摄取母乳总量及婴儿体重。部分婴儿体内已表现出含多氯联苯及某些有机氯杀虫剂,其日摄值已超过美国环保署公布的参考剂量值。

  该研究组的专家们表示,之所以选择母乳,是因为母乳提供了婴儿的直接信息及怀孕期妇女的间接信息。在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了解有机体接触成分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希望藉此内分泌研究唤起大家对于人体接触化学成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