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未来的电信运营商


  现在很多各式各样的服务进驻了手机中后,而用户则在不知不觉之中甚至开始使用全套的服务,而这些服务根本不是来自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在传统电信运营商那里或许只需订个电话及数据流量套餐就完事了,当然倘若你敢更激进一点儿完全可以只订个数据流量套餐就可以了。

  我在想象或许苹果、谷歌才是未来的运营商,用户可以在选择苹果或谷歌作为电信运营商的同时,再去像付电费、水费、煤气费一样去交个网费就可以了。你可以想一下,我们的的基础通信功能中的电话、短信无不例外的被苹果、谷歌用手机上网的方式植入于自己的终端之中。另外,苹果、谷歌也还有了自己的定制手机,iPhone、iPod touch、iPad自不必说,而Android也开始风靡全球。尽管我们不喜欢购买定制业务一大堆、可以占据整整手机一个屏幕的什么移动心机、天翼双擎,但我们却争相购买iPhone与Android。

  我们在iOS下可以使用Facetime完成视频通话,到了iOS5后还可以免费发发推送的信息,还有一个以前运营商叫为“百宝箱”的App Store,手机音乐可以上iTunes,还有手机阅读iBook,而且还有自己的一套Game center的游戏社交环境。

  而Android方面,已经深度内置的Gtalk实际上也可以完成消息推送、语音通话,也有Android Market,也有手机音乐,也有手机阅读Google Book,还有手机视频Youtube。

  另外,假如这样还满足不了你的需求,还有像Kik、Talkbox、Skype、Fring这样的第三方“短信”或“通话”服务商,甚至更加优秀的替代性方案。

  再看看国内,QQ、小米手机或许都奔着做未来运营商的目标而努力,其中我觉得最为接近的是腾讯,凭借着QQ号码的用户关联性,以及无比强大的山寨能力,QQ同样为国内手机用户提供了近乎全套的基础及增值电信业务,而对于未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国产的未来电信运营商们也很有可能将具备一席之地。

  未来,我们将仅仅使用上网功能就可完成所有自己需要的业务,而电信运营商会不会只成为电信商呢?而这些新的像谷歌、苹果,国内的腾讯这样的公司会不会接过电信增值业务的枪,成为新一代的运营商呢?我想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就目前来看,用户已经不知不觉的在选择新的运营商,甚至连号码也不用选了,而且未来极有可能ID比号码更加重要,原因则在于你会记得你家的那个长长的宽带帐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