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以来,礼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民族都应该注重自己的礼貌,礼仪,礼节,这些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两千多年来一直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一门深奥的管理哲学,那么,作为儒家思想的两大核心范畴之一的“礼”(另一个是“仁”),在管理中又有什么深刻意义呢?
首先,礼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礼者,敬人也”,即礼是对人恰到好处的尊重、尊敬。互相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必备条件之一。在企业中,无论是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或是下级对上级,如果都能做到待之以礼,相互尊重,那么企业内部就会营造一种和谐团结的氛围,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对外合作时待之以礼,让对方感到被尊重的同时,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利于双方合作意愿的达成从而实现互利双赢;企业对顾客待之以礼,会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会让顾客认可企业的诚意,从而增加购买意愿。企业对社会大众待之以礼,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
其次,礼还表现为对人的约束作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里的“齐”就是约束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所谓“克己复礼”,即努力约束自己,克制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今礼仍表现为一种无形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中国人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礼仪观念时时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不要逾越道德的界限,企业运行不违国家之法,员工工作不违企业之规,与人合作要文明礼貌,与人竞争要公平道德,这都是礼的无形约束作用。一个企业的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止取决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当不断加强自身以及员工的礼仪建设和素质培养,使大家都能够对自己的行为约之以礼,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企业文明建设。
待人以礼可以间接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竞争力,束之以礼是一种软约束,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值得企业管理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