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兆阳和两个作家两部书


                             

 

 

  作家路遥在回忆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时说:“这部小说接连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型刊物,都被一一客气地退回。后来不得已又将小说寄给一个朋友所在的一家刊物,结果,稿子仍然没有通过。”在绝望之时,路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小说投给了《当代》,没多久,时任《当代》主编的秦兆阳就给他回了一封长信,不仅对小说作了热情的肯定,而且和他商量修改的问题。后来《惊心动魄的一幕》不仅发表了,而且获得了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说,这整个地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在这里,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刚刚在文学上起步的年轻作家,是多么渴望得到认可和帮助,秦兆阳的慧眼识珠,于是在中国的文坛上就升起了一颗新星。可以说,没有秦兆阳,就没有路遥文学道路的成功。连路遥自己都说:“如果没有他,我也许不会在文学的路上走到今天。在很大的程度上,《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正是我给秦兆阳导师交出的一份答卷。”

看来,伯乐的作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无独有偶的是,我在读作家老鬼的《我的母亲杨沫》时,又看到了秦兆阳的名字。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没想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出版时也遇到了麻烦。《青春之歌》完稿后,杨沫先交给了青年出版社,但出版社拿不定主意,杨沫又将小说拿给了中国文联的秘书长阳翰笙,后来又交给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欧阳凡海,两人虽然都对小说做出了肯定,但是出版仍旧难以进行。几个月之后,杨沫在无耐之中把小说交给了秦兆阳。

  秦兆阳当时是《人民文学》的副主编,他看完《青春之歌》后,马上给杨沫回了电话给予了肯定,并把《青春之歌》转给了作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果然非常重视,经过认真阅读后,认为这部手稿是一部有分量的作品。虽然中间又经过很多的波折,但是最后《青春之歌》一经作家出版社推出,马上轰动了全国,杨沫也因此走进了一线作家的行列。

杨沫的儿子老鬼说:“如果没有秦兆阳出面,《青春之歌》这部书稿还不知要坐多久的冷板凳。除了母亲,他还支持、帮肋过峻青、白桦、王蒙等等著名作家。”

而在《青春之歌》出版之际,秦兆阳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广西,下基层改造。在漫长的改造岁月中,在《青春之歌》炙手可热的时候,他却从没向人讲过他对《青春之歌》的出版所起的作用。

  两部书,两个作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生经历,却都和秦兆阳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路遥所说,秦兆阳是中国当代的涅克接索夫,他的修养和学识使他有可能居高临下地选拔人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我们关注卢嘉川、孙少平的命运,感谢作家路遥、杨沫为我们奉上文学大餐的同时,其实最应该记住和缅怀的是站在这些作品和作家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人。(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