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韩志峰老师谈“3G”理论
文/孙玉良
7月26日,与著名讲师韩志峰相约海翰,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
韩志峰老师系复旦学士,先后在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单位工作,有书〈左公关右广告〉出版。韩志峰的理论,最出名的是“3G”理论,他说:在多年的公关实践中发现,企业打造品牌往往简单地被“发新闻、做活动、搞关系、求口碑”所覆盖,而企业公关要想“四两拨千斤”,最关健的是体现“3G”特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叫“3G”?即:公信力、公益性、公众化是也。
韩志峰先生认为:信任决定成败,一个企业如果失信于社会,那么它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不光是企业,做人也是一样。古代有“一诺千金”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不诚信的人,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一个得不到别人信任的人,做事要想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史上最出名的例子,是商鞅变法时“徙木为信”,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划,五十金换取了秦国国民对法律的尊重。我们现在空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执行起来往往大打折扣,就是国家的法律缺少公信力的表现。
企业要想得到人民的支持,策划事件的“公益性”很更重要,韩志峰兴了李嘉诚的例子。李嘉诚说:“做公益回馈社会”,只有成就公众的“大义”,才能得到民族国家的“大名”,从而获得商场上的“大利”。很多知名企业,很多影视名星以及各界名人,不惜花费巨资做公益事业,尤其是国家有难时,公益性策划更能得到人们的共鸣。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公益事业的回报,就是公众对你的赞同。
有了公信力,有了公益性,才能影响更多目标受众,实现企业产品的最大公众化。我跟韩老师讲了一个在我身上曾发生过的故事,那是2008年,我曾帮助安徽重残女方华清“卖词救父”,因为我们的行为是公益性质的,是无私的帮助,而且有许多媒体报道和网民监督,形成了公信力,所以我们策划的“提前预订一本书”活动得到了许多网民的支持,方华清的书《罗浮月影》终于如期出版并售出。
“3G”理论,实际上叫“三公理论”更合适,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有一颗公心胸怀天下,他做的事没有不成功的。这就是我跟韩志峰会见后带来的启示。
2011-7-28于海翰智慧管理顾问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