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保障房运动面临夭折之危险,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如今时间到了6月,但是保障房开工不足,质量问题严重,资金来源难以保障。中低收入民众翘首以盼的民心工程举步维艰。可仔细分析发现,剔除那些高调的政治口号,保障房慢行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上万亿的投资额度不是小事,太过盲目也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保障房慢行之利
保障房慢行成定局
中国的保障房建设如火车进站,吼得凶,走得慢!
2011年,全国计划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保障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力度前所未有,规模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然而在保障房建设问题上,中央的高调和地方的低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初轰轰烈烈的保障房运动正在降温。
笔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截至5月底,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实际开工率为32%。这是住建部从已建立起来的保障房建设专项巡查制度中获取的最新进展,这个数字意味着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中约有320万套已经开工。
5月10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的通知》要求,6月9日前要公布保障房建设计划、开工和竣工相关信息,再次强化地方保障房建设信息披露。
实际上,目前获取国内保障房建设进度的途径有两条:各省住建部门自行上网公布和各省巡查员向住建部报送。后者则是来源于住建部同各省建立的保障房建设专项巡查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各地在每月5日之前,向住建部专项巡查工作组办公室报送上月保障房建设进展情况的巡查报告。
从目前的保障房建设进展来看部分省市表现积极。如河北省,今年国家下达河北省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是38万套。截至5月底,全省已确定项目1108个、44.4万套,是项目建设任务的一倍多;已开工建设24.4万套,占年度任务的六成多。
除了河北,重庆的保障房进展也还不错。截至5月底已新开工公租房14.06万套,廉租住房3.88万套,实施城市、工矿和煤矿棚户区改造等2.74万户,全市共计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0.68万套,占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的42%。其他未开工项目,正抓紧做前期准备工作,预计9月底前将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目标。
不过整体来说,地方政府对保障房的建设还是差强人意。全国大多数省市的保障房开工量只占到年度保障房建设总量的30%以下。尽管已经到了6月份,甚至全国还有6个省区的保障房开工率不及20%。尽管中央政府再三强调,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方面仍然是阳奉阴违。
“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是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的承诺,是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强调,各地必须在11月末以前全部开工。其中,主体结构完工的要占到1/3以上。上年结转的项目也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
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席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注重创新机制,确保任务落实,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三方面齐头推进,实现今年保障房建设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但是没有人知道,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是否会如期完成,毕竟,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从来没有圆满完成过保障房的建设任务。
保障房慢行四大利好
政治运动通常是疾风骤雨似的,轰轰烈烈的保障房建设在高调的政治口号中启动,当然也不例外。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保障房慢行已成定局。中低收入民众翘首以盼的民心工程举步维艰。这必然导致中低收入住房刚性需求者的不满,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可仔细分析发现,剔除那些高调的政治口号,保障房慢行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上万亿的投资额度不是小事,太过盲目也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在笔者看来,保障房慢行对中国社会而言,至少有四大利好。
其一,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随着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加剧,开发商对房地产的未来预期并不乐观,这导致土地市场大幅度萎缩,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土地出让金收益缩水厉害,可支配财政收入减少。这直接导致了地方财政压力的增大,毕竟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投入,投资拉动依然是中国大多少省份的振兴经济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是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是地方债务猛增。有权威经济数据显示,如果预计2011年贷款增长将回落至15%至17%的正常区间,届时新增贷款或再达7 .5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负债或将再添2.5万亿元,即使不考虑地方融资平台再次发行债券或中央再次代地方发行债券的可能性,估计到2011年末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也将至12.5万亿元左右。这些地方债大多靠土地及其升值收益来偿还,如果房地产整体形势逆转,地方政府面临破产可能。如果减少保障房的投入,各地方政府必将降低负债率。
其二,有利于缓解地产泡沫的形成。
重庆是房地产控制相对较好的城市,其房地产投资都占总体经济的25%左右,全国不少城市房地产投资甚至占到了经济总量的40%以上。房地产已经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目前,尽管不少开发商和职业经理人都认为中国地产无泡沫,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率还相当低。但是,不断飙升的房价还是让普通购房者离商品房越来越远,而国家对房地产持续的宏观调控也导致了全国各省市商品房成交量的萎缩和存量房的猛增。
房地产泡沫的阴霾笼罩已经事实。政府少建保障房,等中小开发商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收购,做保障房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烂尾楼的产生。
其三,有利于加强质量、避免建筑垃圾的大批量产生。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大部分新楼房成“墙脆脆”被网民曝光,让原本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闹心工程”。这成为继去年10月北京“明悦湾”8栋保障房被责令拆除以来,又一起因质量问题而影响波及全国的典型事件。而不久前青海省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曝出质量问题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的农居安置房又被披露出现“桩脆脆”一事。
由于保障房的利润有限,随着保障房的大规模开建,关于保障房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保障房慢行也许可以避免大量保障房成为建筑垃圾。
其四,有利于形成更公平的保障房分配机制。近几年来,关于经济适用房被权力层倒卖牟利的新闻层出不穷。如今,保障房的大量修建如何保证这些房子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必须要求形成公平、公正的保障房分配机制。李克强也指出,公平分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各地都要出台保障房分配管理的具体办法,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审核和分配房屋要实行网上公开,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全过程监督,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坚决排除人为干扰,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做到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平公正,使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受益。然而,目前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并不成熟,这可能给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或个人一些权力寻租机会。
可见,保障房慢行也好!
保障房慢行之利
comment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