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欧股市大跌,法国股市跌破年线后的短暂反弹在连续的暴跌中宣告夭折,德国和英国股市也有见顶的模样,德法之外的欧元区成员国股市则在早已形成的下跌通道中延续着漫漫熊途.受国际股市等因素影响,香港股市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再度跌破年线,跌落至临近上月低点的水平.相比之下,在新一轮杀跌行情中,A股反应"迟钝",但今日也再度跌破了年线.
在发达经济体股市大幅度下挫的同时,欧元区高债国政府债券CDS走势强劲,纷纷创出新高,债券价格显著下跌,相比于德国政府债券的利差进一步上升.
在瑞士法郎和日元等少数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表现平稳的同时,欧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下跌.美元汇率指数创出近期新高,表现出转强的态势.
与主流的传统投资逻辑相冲突,在美元汇率指数上升的同时,黄金价格走势强劲,从两个多月来形成的箱体下沿快速拉升至上沿,似有挑战5月初高点的意味.但与黄金走势成鲜明对照,原油和各种基本金属价格普遍下挫.
上述一幅罕见的"乱象",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对欧元区主权信用风险由较小的经济体向较大的经济体蔓延,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再度向坏的严重担忧.国内投资者大多数对美欧日政府债务问题的严重性有所低估,思维重心局限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可能变得松一点"等非本质问题上,这可能是A股走势相对顽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市场的投资者暂时忽视了对美日政府债务潜在的风险;二是国内投资者不仅把赌注压在了"宏观调控将有所放松",而且对外部蓄积已久的系统性风险暗流缺乏心理准备.
个人认为,日本的主权信用风险为世界各国之首.之所以迟迟未爆发,是因为日本民众相对较高的储蓄率为日债提供了支撑.但诚如爱因斯坦所言,宇宙是弯曲的,宇宙间没有直线.日本民众储蓄对日债的支撑很可能已经到了顶点.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日本已经由老龄化国度转变为高龄化国度,不仅新的储蓄流将大幅度减弱,原先储蓄也将被退休的老年人用于生活花费;二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意味着日本政府在社会保障与福利方面的负担日益加重,而纳税人却越来越少;三是前不久的地震,海啸和核电站危机,使得已在日本延续二十多年的资本外流,人才外流和青年人外流等"逃离日本"现象进一步升级,而政府财政新增了灾后重建负担.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基本面",美国的那几个评级机构随时都有可能下调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从而给"日债炸药包"点上其爆炸仅差的那一团火苗.
美债问题中短期变数是两党何时,在何种条件下,按多大的额度,就债务余额上限的上调问题达成妥协.由于明年的总统换届选举已为期不远,目前两党围绕着民意支持率的争夺已经非常激烈.奥巴马是利用民众对布什政府的不满上台的,共和党显然也希望能发生"一些事情"让民众对奥巴马很不满意.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很复杂.最坏的情景是,两党都认为不妥协对自己赢得民意有利,从而坚持自己的立场.若果真如此,一种超出无数人预期的情况就会出现,即到了8月2日因两党依旧在扯皮美国政府只能违约.尽管两党最终必然达成妥协,但不能及时达成妥协而引起的违约,对全球的冲击力恐怕不是普通的炸药,至少也是某个量级的原子弹.显然,达成妥协前的扯皮过程越长,对全球的冲击力就越大.在达成妥协的情况下,如果上调的额度过大,人们会强烈预期美联储再搞QE3;如果额度过小,人们则会将其解读为定时炸弹的时针只是稍稍往后拨了一点.所以,额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国际投资市场的稳定.上调债务余额的上限,很可能包含压缩财政赤字等条件.目前,两党在压缩赤字的额度,即压缩的途径方面存在明显分歧.若压缩幅度较大,人们会预期美国经济将变得更加疲软;若压缩幅度过小,人们会担心美债余额膨胀的速度将不能有效减缓.总之,在美债余额上限调整及相关问题上,存在诸多变数;对于解决此问题的过程和最终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要有多种心理准备.
由于近日外部市场的全局性波动,仅仅针对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的升级,实际上忽略了对美债和日债的潜在风险,个人认为,一旦美债或日债方面发生超预期变化,外部股市,原油和基本金属的价格将进一步承压,而外汇市场上美元和日元的相对强势就未必能持续.鉴于发达国家政府债务方面的潜在风险释放得远不充分,对A股中期走势也需保持谨慎.在我们现有的分析架构中,不仅资金面不支持股指趋势性上行,技术面也依旧未给出中期走强信号.
投资市场风险释放并不充分
comment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