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购、限贷到一房一价,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时期。这期间关注最多的就是国家政策能否按照购房者意愿把高房价降下来、把暴增的房价减速。
“限购”的硬伤。限购很明显是政策性对房价的控制。这个政策的好处就是把购房者和投机者区分对待,投机者被扣上了“不法分子”的帽子,被打压、限购。购房者似乎在“保护”的范围内,然而事实上,保障房也不能够保障消费者都能享有自己的房子,更不用说在“限购”的情况下,刚性需求者就一定能够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限贷”和房产税,虽然也是政策性的法规,但是更多的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和财政、货币政策来规范市场。针对投机者的炒作成本比较低和开发商资金相对“充裕”的特点,国家出台了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同时也出台了加息类的货币政策,促使一部分远离地产业,给地产业降温,让真正需要购房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实际情况呢?投机者似乎有足够的钱炒房,开发商有强大融资能力。显然“房产税”也没有把投机者吓倒。这其中的根本性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潜力仍然十分巨大,房价的上涨预期仍然十分诱人。
“一房一价”政策。正当国家准备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继续打压房价的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办法“一房一价”在悄然起作用。同时,这个政策的功效也离不开“限购”、“限贷”、“房产税”等相关政策的前期作用。单就这一政策的根本性作用就是把限价措施用到了极致,这样的限价不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换言之,这是市场调节的手段,所以就有媒体解读为:一房一价政策非常人性化。之所以人性化,在于“一房一价”政策贴切的把“房子”的商品属性表达出来。也只有明码标价才能够很好的规范房子的价格,根据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有知情权,一房一价就是维护消费者这个权利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根据商品市场规范法,房价就被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例如,不得哄抬物价,不能有欺诈行为,不能造谣惑众市场等等。如此一来,商品房就进入了正常的市场发售渠道,也进入了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更为重要的是房子进入了市场机制中。使得房价及房产交易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依靠国家宏观政策的“限购”、“限贷”、“房产税”的实施,辅助于“一房一价”的微观市场调节手段,今后的商品房将逐渐进入合理的发展时期。
“一房一价”管用吗?
comment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