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严老
严老是一位九十三岁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实在得可爱的老人。认识严老是因为他的书法,喜爱严老是因为他的实在。
我素来喜欢书画,但凡遇到书画店、裱糊铺,必定进去流连一番。故而十余年间辗转住过的地方,定会熟识几家书画或裱糊店铺。客居成都以后,在唐朝玄奘法师受戒的大慈寺给民众义讲过几年《易经》,自然对大慈寺附近的街巷便熟悉了。其中一间临街的叫古今堂的裱糊铺更成了我常去的所在。虽然颇喜欢瞻仰裱糊铺里屡屡更换的新裱成的时人书画,但大抵是以失望告终。因为一幅幅龙飞凤舞、姹紫嫣红的书画不是透着时代的浮躁,就是显着献媚的庸俗,再不然则是已丧失了艺术原则的怪异。然而事情总有例外,二零零六年的秋间,我在大慈寺讲完课,顺便又去古今堂裱一幅为贺友人新婚写的字,与老板谈完装裱后,又照例将墙上挂出的新裱好的字画浏览一番。这回竟有一幅工整秀雅的小楷从众多字画中跳入我的眼帘,马上定睛注目细细看来。这幅小楷是用《金刚经》全文五千余字写成的一个佛字。精美清新,不俗不噪,显得气定神闲,可以说是我这些年在书画裱糊铺看过的最好的字,自然欣喜异常。再看落款题的八十九岁严寄石。八十九岁的老人竟能写出这样细小工整的小楷,更是世间罕有,即便在书法史上也是少见的。忙询问老板这严老先生是哪里人,还在世否?老板答我,严老就是成都人,对人极好,身体也精神,经常独自来裱字。我听了喜出望外,心下想一定要去拜望这位严寄石老先生,于是在裱糊铺要了严老的电话号码。
给严老电话,说明我是看了他的书法而崇敬,愿去拜见他的人。严老是出乎意料地热情,询问我所住何处。知道后就非常详细地告诉我应该乘哪路车到哪里转车,再乘哪路车到哪里,下了车又该怎么拐弯,到他住的那个小区又在哪一栋楼哪一层哪一间。我都听糊涂了,严老又叫我找笔记,一连重复了几遍,直到我全部完整记下。过了一会儿严老又按我拨过去的电话打过来,说如果他刚才告诉我的那路车挤,还可以改乘哪两路车,又该在哪里下车,并叫我再记下来。第一次和严老通电话就真切地感到了严老的实在。
按照严老告诉我的极其完备周全的路线,很快就找到了严老所在的那栋楼。严老住四楼。走到二楼楼梯转弯的地方,迎面就看到一墙的字画。严老所住那栋楼的楼梯转角处都有一块稍宽的空地,其他几层都是空着的,唯有严老这层的空地上放了很多盆兰花,三面墙上都贴着用宣纸写了没有裱糊的对联,正中墙上是“有幸逢盛世,无忧度晚年”,左面墙上是“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右面墙上是“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必须心平”。在这些对联的旁边有幅小字,写着“爱护绿化,美化环境”。我一看就猜想这一定出自严老之手,问严老果然。后来和严老交往多了知道严老最爱兰花的幽香,喜它的高洁品格,所以将自己书房取名兰轩,自然楼道上全是养的兰花了。至于三幅对联更是严老心声的直白。
严老和已退休的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两室一厅的房子,刚好严老和儿子儿媳各一间。严老的屋子小一些,大概只有七八个平方。屋内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张长桌,一张方桌,一把椅子。长桌上堆满了书报、影集之类,方桌则是严老平时写字的地方。而小屋除了窗子的三面墙上都挂满了字画,有严老自己写的庆香港回归的小楷,有别人为他祝寿时的对联画轴。这些字画将严老原本简朴的小屋点缀得非常充实。
严老个子很高,脸长长的,因老来略瘦而显得颧骨突出,使脸上的线条格外分明,但仍能看出年轻时的英俊。虽已八十九岁,但脸上却几乎没有皱纹,给人一种健朗的感觉。严老知我是因了他的书法而来,就从他屋子里将他的各种书法作品都取出来,一件件打开给我看。有他写的十几把扇子,十几幅小楷作品,还有历年来拍摄的所有书法作品的厚厚几本影集。边给我看边说送出去的作品不知有多少,家里剩下的只是极少的一点点。严老写的扇子一面是精美的小楷,一面则是豪放的草书。小楷基本都是抄录的《古文观止》上的名篇。草书则全是临的怀素的作品。严老说他最喜欢怀素的字,一本怀素的《自叙帖》被他临了几百遍,帖都临坏了,不过《自叙帖》他也能倒背如流地写出来了。确实把严老写的《自叙帖》和怀素的《自叙帖》放在一起,如果不说,很难分出哪幅是怀素写的。而严老的大幅作品都是小楷写的《金刚经》、《道德经》、《孙子兵法》之类。一如在裱铺里见到的工整秀丽雅静。
严老说我能在裱铺里看了他的字就专程去拜访他,说明我对他的字很欣赏。既然我都这样欣赏他,他也一定要真诚待我,不能有半点虚假。于是严老告诉我他学历不高,学问不深,高中毕业就工作了,书法更没有专门研习过。只是解放后在中学里刻了几十年钢板,基本功好,退休后才因喜好开始写字,并没什么了不起。严老说话时声音洪亮,态度认真,一字一句,实实在在,而且是一口气讲很长一段不歇气不停顿,想要插话是一定插不进去的,就像在电话中给我讲乘车路线一样。以后每次去,严老都是这样,总是见了就一口气连续不断地把他心里要说的话半字不留地一五一十讲完,至于别人听没听,听没听进去,喜不喜欢听,他是全然不计较的。所以凡跟我去见过严老的人,都无不感叹严老能说,爱说,但也都喜欢严老这种真诚得可爱的实在。临走严老又毫不吝惜地将他写的一把扇子和一幅用《金刚经》全文写成的一幅佛字送我。然后又马上说,扇子是他新写的,佛字是复印的。而那幅五尺的佛字如果严老不说明,根本看不出是复印的。因为纸仍然是宣纸,印也是红印。对此严老又详详细细一口气解释了一遍。说用宣纸复印是他的发明,效果极好,复印完了盖印,再裱好,有时完全看不出是复印的。复印的原因是这样大幅的小楷很难写,而喜欢的朋友又多,复印就可以多送人,但复印就是复印的,他送人时必须说明。然后严老又讲他是在成都哪条街哪家店印的,最开始是哪家店,中间因了什么原因又换到哪家店,最后又固定在哪家店,印一张多少钱,比前几家店又便宜了多少,复印店的老板叫什么名字,因为尊重他而让他长期便宜复印,如果我以后有什么需要印的,他一定找那家老板给我印等等等等。直到我说不早了,该告辞了,严老才停下来。告别时,一是因为敬佩严老的书法造诣,一是因为喜欢严老的可爱的实在,便给严老磕了三个头。没想到严老竟单腿下跪也给我跪了下来,弄得我一时简直不知所措,因而更加崇敬老人的人品。
去看望严老的次数多了,严老告诉我他有心脏病,在详详细细讲完了他得病的起因、经过、病情、病状以后,又讲到前后吃了哪些药,因为长期在吃药,花的钱不少,又觉得我见的人多,他有一幅裱好的《金刚经》全文写成的禅字真迹,是否可以请我找人卖了,换些钱吃药,我当即决定自己买。一来可以帮助老人,一来也可以收藏一幅老人的真迹。我按严老准备卖给画廊的两千元价格给了钱,买了那幅字。没过两天就收到严老的信,说他这两天觉都没睡好,因为原先准备卖给画廊的价格是炒价之举,给李老师则不应该这个价。再三考虑,必须退一半钱,请我务必收下,不然他会寝食难安。其实一位九旬老人写成的几千字的工整小楷,又是用小楷写成的禅字,远不止两千元的价格,还不说字的艺术造诣之高。我自己还觉得给老人的价格低了,所以就没去严老那里。严老见我没有反应,就一次一次打电话来催我赶快去,有时早上六点钟就打电话来了,反复申说他的歉疚不安。不管我怎样解释他的价格一点不高,严老都执意要我去退款,不容分说。我实在却不下老人情意,还是去到严老那里。严老见到我就开始讲从我拿走字以后他的复杂心情,并引出《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太史公《报任安书》中所讲的做人立身行事的品格,说他无论如何一定要退我一半钱,见我推辞不收,老人激动得简直要掉泪了,和我一起去的学生都被感动不已。我最终犟不过老人,只得从命。回家不久,严老又寄来一封信和几幅字,说就是收了一半的钱,他仍觉不安,所以再赠我几幅字,另外和我去看他的学生,也是对他的关心,应该送字表示感谢。我和学生又一次被老人的人品感动。以后但凡跟我去看过严老的人,严老都会赠一幅字或一把自书的扇子为纪念。后来读了严老的自传,才知道严老退休后靠卖字贴补家用,但价格都卖得极低,不管别人拿去卖多少高价,他都坚持低价卖出。因为他觉得做人应多为对方着想,做生意也不容易,要让别人有利可图,这样才能“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回我说将严老的字收集起来,印成一本小册子以传之后世。严老竟给我来了一封长信,说他的字用不着小题大做。他水平不高,造诣不深,他很有自知之明。所以经常送我字,只是让我教学时做个例子,告诉学生只要耕耘了就一定有收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了就自然有一定收获”这是严老最爱说的话。几次我邀请严老给学生讲话,严老都反复强调这几句话。并说一个人一生就是要努力奋斗,勤恳工作,实实在在。只要用这种态度做事,做哪样事都会有成绩。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做的,不知道写过多少字,所以才有大家看到的今天这一点点收获。每次老人真诚实在地讲完他的肺腑之言,都会收到全场学生热烈的掌声,不管是年轻的大学生还是在各行各业做出成就的成年学生。
确实严老的一生就是勤奋实在的一生。我曾询问严老的生平经历,严老说一个人应做到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说完就将他的全部十几本影集,毛笔写的一本自传及自传补充材料通通翻出来给我看。严老每本影集的每张照片上都有用毛笔题的字,记录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拍摄的原因背景,同摄的人物等,内容十分清晰。自传更是详细,从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叔祖父、姑祖母、外祖父、父母、叔父母、姑母、兄弟姊妹、妻子的情况到他自己童年至晚年的历程都做了朴实而生动有趣的记录。里边还附上了自己绘制的儿时家宅公馆的平面图。这自传就像严老的人一样实在,看后对严老的家世经历也就完全了解了。
严老的曾祖父、祖父是清末同年同榜中的举人,被称为父子文魁。曾祖父做过县令,朝廷封为中宪大夫。祖父被封为民政部主事。民国后祖父在几所学堂兼课,收入甚丰。父亲字写得极漂亮,经常在油灯下写字。就因为字漂亮给电报局写了一个榜,被电报局聘为电报员。不幸染病早逝,四十岁就去世了。父亲待人真诚友善,原来给严老取的字是继实,因为父亲希望严老继续像自己一样老老实实。晚年严老寄情书画,才自己将名字改为寄石。父亲虽早夭,但父亲的真诚老实,擅长书法,全被严老继承了下来。严老的母亲出生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贤惠能干,待人温和宽厚。会做孩子全身的衣帽裤鞋,还管一大家人的饭菜,并且菜做得极好,严家菜十分有名。与严老祖父同年的举人有个转转会,每月去一家吃饭聚会。到别人家都是去餐馆吃饭,只有轮到严家,大家必到严家吃严老母亲做的有名的严家菜。严老幼年时代和曾祖母住在一起,家中的旧事都是曾祖母告诉他的。严老与曾祖母的感情很好,曾祖母不要儿子照顾,却要孙儿严老照顾,并说严老将来必定最好。严老说他现在健康幸福地活到九十三岁,比家里任何人都长寿,就是应了他曾祖母的祝福。严老自幼读书,字就写得好,先是祖父教读古书,后入洋学堂,不喜欢数学、物理之类,高中毕业就工作了。那时抗战接着内战,社会混乱,工作极不稳定,经常都只能做点文书抄写工作,糊口都困难。严老将这段时期称为打烂仗。每每感叹如果不是新社会,他早就不在人间了。解放后严老积极性很高,先当居委会主任,不久经故人介绍到了他祖父曾经教过书,他初中曾经读过书的成都最早办的一所中学——成都县中搞总务工作,管一千多住校学生的住宿、伙食、茶水、洗澡、还有粮食申报、买煤运米以及食堂黑板报等,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周末也不休息,累得夜里失眠,就这样仍然热火朝天地工作。因为严老后勤搞得好,伙食办得好,深受学生喜爱。不料竟有人说严老居心不良收买人心,写出大字报攻击严老。同学们气愤不过,也写大字报反击。大字报说“吾校之严老,深得同学爱戴。其原因有三:一曰关心同学;二曰工作认真负责;三曰处处为同学生活学习提供方便。岂料竟遭少数人大字报围攻。说什么严继实居心不良,收买人心云云。古人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吾辈无刀,愿以大字报助之。”大字报贴在学校食堂门口,竟有学生大呼“严老师万岁”。这些事情都被写进了成都县中出版的校友回忆录中。四十多年后严老做总务工作时的学生举行同学会,必定邀严老参加,成为唯一一位被邀请的后勤人员。之后严老被安排到油印室刻钢板,一刻就近二十年,直到八十年代退休为止。退休以后,严老又搞了几年居委会工作。检查卫生、调解矛盾、编写墙报,严老仍一以贯之地认真勤恳。搞卫生得了区上的三连冠;搞调解得了市司法局的双先奖。编墙报,更是自编自写自画,到最后上墙,一人全部包完。从居委会退下来,严老的主要精力便用来写字,一直写到现在九十三岁高龄。今天严老仍然能写比蝇头小楷还小的工整秀雅的五千字《金刚经》全文,而且一两天就完成了。我请严老给我的《蒙书讲义》作序,他两天就写好。请他写字,字少的当天就给我,字多的最多也就两三天。有时见我没去拿,严老还拄着拐杖,转两次车给我送到家中。严老的一生确实如他自己所说是勤恳奋发、真诚实在没有半点虚假的一生。所以当他一口气、不厌其烦、仿佛有点罗嗦而诚恳地讲他自己想说的话时,大家不仅不会感到厌烦,反而更加喜爱他真诚得可爱的实在。
今年夏天严老给我打来几次电话,说他看到一部《成都街巷志》,在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明这书有多好后,就说因此必须送我一部,叫我哪天去取。到那天严老一早六点多钟就打来电话说昨天下雨他没去买成,他现在就出发进城去买,并叫我下午去拿。不管我怎么劝说天气炎热,不能让九十多岁的老人去买书,我自己去买就行了,严老仍然强调这书一定要他买来送我。我见严老又准备在电话那头长篇阐述送我书的理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后来听母亲说为这事严老还几次给她打过电话,也是长篇累牍地说着同一内容。母亲不了解严老性格,对严老啰啰嗦嗦又无法插话的电话很有些不能适应,听我解释后方释然。平时我经常都这样不容辩说地接受严老对我的关心爱护。每次我正要开口表达我对严老的感激,准被严老一口气长篇大论真诚而不用感谢之辞封住口,无法插话。今天只好写上这篇文章,表达我对严老的全部尊重和喜爱。这其中包含了我对严老自认为平平,其实已达到极高造诣的书法的崇敬,包含了我对严老积极向上人生态度、勤奋实在人品的钦佩,更包含了我对严老几年来对我真诚关爱的深深感激。
最后祝可爱的严老永远健康,写出更多精美的书法,激励更多青年积极向上、热情真诚、勤奋实在地生活,成为像严老一样可爱而受人尊重的的人。
共和国六十一年孟冬阳月初一李里于传薪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