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项目打造特色园区


  紧紧扭住项目抓手,着力打造特色园区。今年以来,全市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各个产业园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5月20日,记者深入部分园区,目睹了项目建设的推进情况和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位于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前沿位置的浙粤节能产业园,是重点建设以节能装备、节能照明、节能建材为主的科研、生产、销售基地于一体的产业园区,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全面建成。

  在园区建设现场,4台挖掘机、5台铲车正在挖掘土石方,平整场地,8台大型运输车往返于各个作业点,运送土石方和建设厂房所需的原材料。

  “园区已经签约并入驻了28家节能产业企业。”市节能产业办协调服务科负责人付旭介绍,目前,园区内的水稳层已经铺设完毕,5月底前完成道路两侧的路沿石浇注工作,而后进行园区内的油面铺设。

  浙粤公司总工助理陈建平告诉记者,目前,四川中靓照明公司已经完成围墙修建工作,正进行厂房建设的招投标;力达工业自动化设备公司正在进行围墙基石安装及修建;四川兴达减速机制造公司正进行施工用水的打井工作,即将进行厂房基础开挖工作;四川品龙光电科技公司正进行围墙基础开挖。

  “四川浙粤投资有限公司高度重视节能产业园临城南大道绿化景观及入园大门建设,已委托四川易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了三套集景观、休闲、美化为一体的建设方案,并已经相关部门审查认同。待方案确定后,浙粤公司将投资4千万元,力争于8月份基本建成。”付旭说。

  南骏汽车产业园位于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内,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资阳“西部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布局有序、环境优美的标准化厂房,道路宽敞整洁,各类运输车辆穿梭其中,井然有序;各车间工人各司其职,园区一派繁忙景象,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南骏公司总装车间装配线上,工人们正将各类零部件装配在各类重中轻微型卡车上,质量管理员逐一对下线车辆进行灯光、油耗、载重等性能检测,车辆测试员驾驶着各型卡车在试车道上进行动态测试;在零部件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利用车床、冲床、钻床等设备生产加工车桥、变速器、车架等各类卡车零部件;在生产服务环节,物流企业职工正在将园区生产和外地采购的各类零部件进行包装、整理,通过物资转运车输送到各个总装线……

  “今年前4个月,园区20万根车桥、10万根油缸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园区的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南骏汽车集团工作人员如是说。

  同时,南骏现代商用车合资项目加快推进,目前项目用地范围内群山沸腾,平场工作快速实施。

  预计投资5亿多元,位于雁江区临江镇境内的南车资阳机车公司锻铸事业部及曲轴水压机工段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建设现场内,场地挖填方、平整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

  “到今年5月中旬,土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已完工,现已进入土建施工招标程序,预计6月下旬土建工程正式开工,主体工程计划于2012年9月完成。”南车资阳机车公司企业文化部徐元庆告诉记者。

  在百威英博西南资阳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电力供应、天然气供应、供排水等项目相继完工,挡土墙、员工宿舍建设等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项目即将投入试生产。

  记者还了解到,截止目前,我市4个县(市、区)工业集中发展区、海大橡胶产业园、四海食品产业园、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资阳经济开发区等各个园区项目建设均在稳步、快速地推进中,各个产业园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园区发展成绩喜人

  “统筹全局‘抓规划’、强化支撑‘抓项目’、互动发展‘抓园区’、优化环境‘抓服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郑弟君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走“丘区经济工业化,工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集群化”的发展路子,以区域规划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努力把产业园区打造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纽带和载体,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园一带”发展格局,全市产业园区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和新成效。

  据统计,今年1-4月,全市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44666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77990万元,同比增长40.2%;利税总额342869万元,同比增长59.1%。

  “优化提升、整合互动、集约集群、跨越发展,不断壮大园区规模,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进一步突出园区规划、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基础配套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努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1+4+1’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组团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市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提供强力支撑……”对我市产业园区当前重点抓的工作,郑弟君如是介绍。

  未来,我市产业园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00 亿元,增加值实现7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集中度达到85%;力争建成国家级开发区 1个,省级开发区3个;力争建成销售收入上1000亿园区1个,500亿园区2个,300亿园区2个,100亿园区1个。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