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姓“资”是个假问题


姓“社”姓“资”这个问题,是在既没有搞清资本主义,也没有搞清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为此必须首先搞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一词无论中文、英文从字面上讲都是资本至上的意思。因此,资本主义的确切定义是:以人的财产决定人的政治权利和分配决策权的思想理念和国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财产资格限制人的政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在社会经济制度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以资本限制人的分配决策权。而在今天符合这一定义的国家已经不存在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上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发生变化,至五、六十年代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逐渐明朗起来。这些国家纷纷取消了选举的财产限制,实行普选,并在经济上实行国家干预、雇佣员工参与民主分配以及福利制度。(1)
关于社会主义:本意的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概念是同义的。我们今天称谓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列宁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别称(始作俑者是杜冈-巴拉诺夫斯基,但由于他的名气远不如列宁,所以普遍以为是列宁提出的)。并且实际上下了一个错误的定义: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的、计划经济的、纯粹的公有制。我在《关于马克思的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谜》(2)一文中已经指出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与他们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者均不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看作覆盖全社会的 纯粹的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公有制生长的起点和过程。期间包含着资本主义的灭亡(即最后阶段)和共产主义的生长(即第一阶段)以及二者的此消彼长,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共产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王君瑞先生指出:他查遍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只有两种:原始公有制、按需分配的公有制。不存在一个按劳分配的公有制。(3)由于苏式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理论界的影响很大,至今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4)包括很多著名学者思想大家,例如:谢韬先生和辛子陵先生等。辛子陵先生的《记住恩格斯说的93个字》,摘引了恩格斯的这样一段话:“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5)辛子陵先生说“如果在这以前你读过许多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读过《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些名篇,你就更要记牢这93个字,因为这93个字把这三大名篇否定了,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否定 了,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 。(6)这个结论与事实是不符的。这里的抽象是未来的意思,是和现实的具体实践相对的。如上所述,马恩从来都没有急于要“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设想,不存在一个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的制度设计,当然也就不存在恩格斯晚年放弃的问题。
谢韬先生说,“1893年5月11日恩格斯73岁时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发表谈话,否定了年轻时设计的未来社会模式。”(7)摘引了恩格斯当时的话:“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但是恩格斯这里的话没有完,下面是“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君主联邦制政府的统治下,这是不可能的。”(8)“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就是马恩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恩格斯晚年的变化,根本不是放弃共产主义理想,只是改变了早年通过暴力革命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设想,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义词)。
必须指出:由于苏式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全世界各文化共同体,均把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称为社会主义。全世界任何社会主义,无论是(苏式)现实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定义。由于资本主义已经不存在了,而(本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尚遥遥无期,因此从词源学的意义上讲,当今任何一个社会都既不姓“社”也不姓“资”。人类社会总体上已经处于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进化的初期,(1)但是, 进化的快慢是有区别的,是有先进、落后之分的。先进的离(本意)社会主义要近一些,落后的则要远一些。因此不论是我学彼还是彼学我,都只存在学习先进的问题(早年资本主义曾向原苏联学习),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就是说不存在易帜的问题。而且今天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自称“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离(本意)社会主义要近一些;而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反而离(本意)资本主义要近一些,有的甚至离封建主义要近一些。即便按今天的习惯称谓,那些自称“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均为民主社会主义,而自称“社会主义”的国家,要么是乌托邦性质的权贵资本主义(下文还要解释),要么是乌托邦性质的专制封建主义。
况且,诸如科学知识、管理经验、宪政民主等,属于人类文明成果,不专属于任何社会。对于我们来说,学习这些东西就是学习先进,不学就是自甘落后,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所谓“资本主义”的威胁子虚乌有,恐“资”症其实是自己吓唬自己。
综上所述,从词源学的意义上讲,姓“社”姓“资”是一个假问题。而从现实具体情况分析,姓“社”姓“资”是一个弄反了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了,理应比改革开放初期在政治上更宽松。但是实际上远不如初期。什么原因?有必要总结一下改革初期的经验,它关键的灵魂的东西是什么?我以为,可以概括为 一句话:不问姓“社”姓“资”。今天和初期相比差距就在这一句话上。就是因为这一句话作祟,致使我们至今在所有制体制上没有彻底走出乌托邦。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理论推论,当一个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时候,就已经离共产主义不远了。也就是说基本上就是共产主义了。而在今天的生产力条件下,别说共产主义,连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不够格。只能算是向过渡阶段的过渡。这个时期公有制占社会的比重应该是多少?应该以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来衡量,而不能先问姓“社”姓“资”。由于患了恐“资”症,所以不敢将不适合国营的亏损企业变为私营,不敢实行对于农民有利的土地私有化。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看做社会主义的本质之所在。而实际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以乌托邦为主体!是没有突破苏式体制的典型表现!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停滞不前?就是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先问姓“社”姓“资”。由此造成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有目共睹的。最终可能会酿成大祸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借鉴罗斯福新政。二战前夕,“大萧条”使美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实行改革推行新政,损害了美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于是其便追问姓“社”姓“资” 向新政发难: “美国正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要赤化美国”、社会保险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罗斯福毫不退缩,最终击败资产阶级的进攻,保卫了改革的成果,使美国起死回生,成为称霸世界的第一强国。(9)
     罗斯福新政关键的灵魂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不问姓“社”姓“资”。罗斯福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以灵活务实的现实主义(美国的“猫论”),坚持不问姓“社”姓“资”不动摇,否则没有今天的美国。虽然我们今天的改革和美国当年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在不问姓“社”姓“资”这一关键的灵魂的东西上却是同一的。要想走出改革的困境,要想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要想实现中华之崛起,就必须牢牢抓住改革的关键的灵魂的东西——不问姓“社”姓“资”。
有人说,你将不问姓“社”姓“资”提到关键的灵魂的高度是不是太过分了?回顾我党的历史,凡是不问姓“社”姓“资”,我党的事业就胜利,例如,根据地的民主、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主义——不但是不问,而且是公开的搞“资本主义”(=人类文明成果)。一问姓“社”姓“资”,我党的事业就失败,而且问得越认真,失败的越惨重,例如“大跃进”、“文革”。反差最明显的是这次改革,改革初期那么顺利,那么兴旺发达,一问姓“社”姓“资”立即陷于困境。我想邓小平如果知道了马克思公有制的本意,很可能会将不问 姓“社”姓“资”坚持到底。说不定我们今天已经取得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双胜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学习所谓的“资本主义”就是学习先进,否则就会滑向落后,跌入失败的深渊。因此,将不问姓“社”姓“资”提到关键的灵魂的高度一点也不过分。那正是我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最后的话:其实害怕并不存在的威胁,——恐“资”症是“虚症”,害怕利益受损害才是“实症”。罗斯福新政,利益受损害的是资产阶级,而受益最大的也是资产阶级。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利益集团要三思!
注释:
1、          详见拙文《民主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炎黄春秋》刊外稿http://www.yhcqw.com/html/kwgnew/2010/97/1097163831I867I79556A62EJE5FGA2ED0.html
2、          《东岳论丛》2000、2,网络版http://blog.kdnet.net/boke.asp?aima57en.showtopic.36193.html
3、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公有制和社会所有制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4.3
4、          《十问高寒先生——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吗》
(http://blog.kdnet.net/boke.asp?aima57en.showtopic.355725.html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7
6、辛子陵《 民主社会主义还是科学社会主义?》《五柳村文粹》
http://wuliucun.ycool.com/post.3709177.html
7、谢韬《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炎黄春秋》2007.2 http://www.yhcqw.com/html/yjy/2008/420/08420105457EJH1I1817I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628-629页
9、         参看《罗斯福恶战美国大财阀》《环球时报》2009年2月4日  作者:王文
《传奇人物---美国总统罗斯福传记》http://dearwcp.blog.163.com/blog/static/1689746200611514727150/
2010年12月31日定稿  2011年3月8日修改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11/3/1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