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闪亮登场


  2011年1月25日,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获奖名单终于在北京揭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亲切接见了“十杰”,并勉励大家做政治上清醒坚定、学术上造诣精深、热爱人民、为人师表的法学家。
  一如既往,中国法学会以举办一场“青年法学家论坛”的方式,让新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集体亮相,也让听众欣赏到一场抑扬顿挫、精彩纷呈的演讲。
  令人高兴的是,本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都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并专门为本刊题字。透过他们或刚劲或娟秀的字迹,我们看到了新一届“十杰”的动人风采,也看到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美好远景。

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闪亮登场

王  轶

  男,1972年6月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其曾先后参加《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起草和一系列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强调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其物权变动论研究对于深化物权变动模式以及民法制度体系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于志刚

  男,1973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其注意开拓前沿性课题,尤其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有较大的学术贡献和影响。

 

 

付子堂

  男,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出版多部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肖永平

  男,1966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其在冲突法与法理学、比较国际私法、中国冲突法立法等方面有开创性的研究,力争解决我国社会和法制建设中的重大国际法问题,研究成果受到一致好评。

 

 

 

应飞虎

  男,1971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其基于信息视角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系统研究具有创新性;其有关信息失灵的制度研究填补了我国经济法学界的研究空白。在食品安全、虚假广告治理等方面,更有独到见解。

 


王振民

  男,1966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其提出了完整的宪法实施与使用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显示了一个宪政学者的理性与高度。其积极参与香港基本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香港基本法的正确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锡锌

  男,1968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其关于治理与公众参与的研究,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的体验式研究,形成了一套实证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佑勇

  男,1970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其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在国内较早开展行政不作为研究,开拓性开展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致力于行政裁量基准的研究与实践。

 


熊秋红

  女,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其较早系统开展刑事辩护问题研究,对国际视野下的公正审判权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李秀清

  女,1966年3月出生,汉族,民建会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其对欧洲早期中世纪法律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我国日尔曼法律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载自:《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