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两会”上,政府提出在未来“十二五”规划期间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更加注重老百姓的幸福感。民生问题、幸福感已经成为时下的关键词。3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谈到,他发现有两种人对房子抱怨最大,就是新就业职工。第一种是80后毕业生。第二种是农民工。实际上对住房问题抱怨大的肯定不到10%。但是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严重呢?因为80后大学毕业后,有很好的冲劲,但是突然发现,工作了几年以后,工资也不低,住房仍没着落,保障房没有资格,商品房买不起,找女朋友,丈母娘说结婚,房子在哪里啊?没有房子,那就等一等。而这部分居民恰恰是网络主体。
这次顾云昌的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确由于这种社会现实这批年轻人喜欢所谓的“抱怨”。但是这种“抱怨”又来自何处呢?难道只是他们无病呻吟吗?
似乎与那句记者唱黑了房地产一样,顾云昌把房地产问题推给了网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网络,这些年轻人就不会到网上瞎嚷,如果不瞎嚷那就认为中国没有人抱怨,这逻辑跟郭德纲学的吧!
网络催生了房地产住房问题?
先抛开年轻人不说,哪个不抱怨呢?
上至总理下至黎民,没有不抱怨的。怎么会就有10%不到呢?
中央政府面对苦不堪言的百姓,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不得不在经济增长和民生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因而也始终围绕着宏观调控徘徊,既表示对调控有信心,同时又表示房价压下来很难;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一样关注房价;专家学者一部分被开发商收买,自然也得跟着开发商高喊房价必涨,另一部分专家学者也是主动或被动的与那些专家们打打口水仗;买了房的担心房价跌下来,怕自己的房产缩水;没买房的为了拥有住房也只能在房价上进行幻想。总之,现在是万民皆房价的年代。小到几岁的孩子,大到病床上立遗嘱的老者,无不在为房子房价活着。不管行业是繁荣,还是低迷;也不管是卖房的,还是买房的,有房的,还是没房的……人们对房价的热衷,甚至超过了房子本身。
盼房价下跌的,总是盼不来;买了房还要盼房价涨,涨不到心理预期难道就不抱怨了吗?照样抱怨,嫌房价涨得慢。
开发商不抱怨吗?抱怨吃不饱,嫌给地少;地方政府不抱怨吗?抱怨土地有限。
如果真是不足10%,房地产让大多数人满足了满意了,那我想调控也没必要了吧。这些难道不都是住房问题吗?
2010年十大找抽房的地产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