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日本地震对中国车市影响发酵


  

3.11日本宫城县大地震对日本汽车工业腹地产生的冲击已导致丰田、本田和日产停产检修,以及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中断。由此引发的对全球汽车行业的连锁反应。此次地震对中国车市的影响也可能在逐步发酵,充分关注并提早的预防性措施极为必要。

 

一、日本大地震的情况

1、地震规模

千年一遇日本强震与海啸、核泄漏危机双重叠加。日本东北部宫城县3月11日发生了9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据日本TBS电视台报道,因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000人,此次地震还导致多家核能电厂关闭,其中福岛县的核电站一号、二号和三号、四号机组相继发生爆炸及核泄漏。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核泄漏程度已达到7级标准中的第四级。

日本是个地震国家,三日一小震,五日一大震的,也都不当一回事。相对于1995年7.3级的阪神大地震,那是一次惨重的地震,但和311的“东北地方太平洋沿海地震”相比又几乎是小儿科了。 首先受灾范围就不一样。阪神大地震的时候真正受灾的就只有神户市,而且神户市的西区和北区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这次地震震级5以上的就有青森,岩手,宫城,秋田,山形,福岛,茨城,枥木,群马,埼玉,千叶,东京都,神奈川和山梨等地,几乎是日本本州岛的四分之一。

3月16日,日本明仁天皇通过录像向国民发表了讲话,表示“对灾区的悲惨状况深感心痛。衷心祝愿大家互相安慰、渡过这一不幸的时期。”这是日本天皇首次通过录像向国民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样的前无仅有的讲话体现了灾害的严重性。

2、地震的经济影响

能源、资源需求突然下滑。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每日消耗原油440万桶。日本部分炼油厂和其他石油行业相关的基础设施被地震和海啸破坏,对于原油进口需求预期的下降使得11 日原油价格迅速下滑。日本除了是原油进口大国外,也是铁矿石需求大国。因为地震与海啸,日本国内许多钢厂停产日本短期内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将减少2000 万吨,会对价格构成短期打压。

交通运输中断,打乱全球物流。虽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厂商并未受到灾难性损害,但由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成品也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供应链危机将在数月内给日本厂商乃至全球厂商带来损失。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

3、目前的地震影响

日本汽车当前出口依赖度已经在平均50%以上,从2010年出口结构来看,日本汽车第一出口区域为北美,其余依次占比为欧洲、中东、亚洲等地。而部分企业抱定国内生产整车出口的模式,受损也更严重。

3月11日,特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席卷了日本多个太平洋沿岸港口,在日立港(Hitachi)和宫城至少有2300余辆待运送的日产及英菲尼迪汽车被损毁。

在地震引发海啸3米的地区,有丰田、日产、斯巴鲁、日产、铃木、本田等车企工厂,不过有的受损严重,有的则离震中及海岸线较远而受损较轻。除了整车厂之外,在日本本土还有大量的零部件工厂,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地震、海啸的影响,其中不少还是各大车企的附属工厂。

 

二、日本零部件出口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很大

基于惯例,我们一般听到的都是影响不大,目前不清楚等中性信息,而实际的影响应该不小。毕竟我们要清楚我们的市场主体是合资企业,且我们的零部件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强,对外依赖依旧很重。

1、日本对华汽车整车贸易情况

10年中国整车进口

进口量-台

进口额-万美元

进口量

份额

增速

进口额

份额

增速

合计

813345

100%

93.33

3078552

100%

99%

日本

254489

31%

75.48

759927

25%

87%

德国

239324

29%

139.33

1179196

38%

130%

韩国

87428

11%

70.78

161781

5%

71%

美国

80119

10%

56.08

354012

11%

46%

英国

43255

5%

139.65

215114

7%

166%

墨西哥

31347

4%

236.59

66194

2%

280%

斯洛伐克

25338

3%

95.12

141183

5%

118%

比利时

10663

1%

62.84

37254

1%

55%

奥地利

10453

1%

172.5

44702

1%

139%

10年的中国汽车整车进口爆发式增长。其中从日本进口的整车数量达到25万台,进口量份额达到31%,居各国进口量的首位。但从日本进口车的进口额偏低,仅有全部307亿美元的25%,德国车的进口额达到118亿。日本的整车对华进口的规模大、但与国内市场的互补性强,其平均单价仅有3万美元。而德国进口车平均单价5万美元,相对国产车属于高端的互补市场。而且还有进口单价平均2万美元的韩系替补。因此日本的整车进口受阻对中国进口车市场影响不太大。

2、日本对华零部件进口情况

10年汽车零部件

总额-万美元

份额

增速

中国进口总额

2736596

100%

46.32

日本

1090704

40%

29.28

德国

691842

25%

66.56

韩国

324273

12%

60.01

美国

105664

4%

42.88

匈牙利

88661

3%

33.66

法国

76023

3%

73.63

捷克

33281

1%

94.83

西班牙

30069

1%

89.18

意大利

28855

1%

45.68

10年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总额273亿美元。同比增速46%。其中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达到109亿美元,达到进口总额的40%。而德国的对华贸易总量仅有69亿美元,加之单价较高,其对华贸易的影响程度远小于日本。273亿美元美元的概念也是1800亿人民币的报关价格,含税和运费后肯定超过2000亿。虽然这里有维修用零部件,但终归比例小。而10年乘用车合资企业的销售额1万亿人民币,进口零部件占车价的20%还是合理的。也就是平均国产化率80%。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丰田美国被陷害而召回导致的10年日系表现不理想,因此日系的零部件影响中国程度较整车进口影响更大。

3、日本对华零部件进口情况

零部件进口-万美元

海关总额

源自日本

份额

总计

2736596

1090704

40%

传动系统

833475

447336

54%

制动系统

119040

54650

46%

汽车用其他零部件

205530

89199

43%

发动机零部件

355124

144265

41%

转向系统

124255

43170

35%

行驶系统

127051

41830

33%

发动机整机

263925

80800

31%

车身及其附件、零件

538233

151546

28%

汽车电子电器

162946

37457

23%

半挂车及零部件

7017

451

6%

进口汽车零部件中源自日本的达到40%。其中传动系统达到进口额的份额54%,也就是半数以上,这也是巨大的市场优势地位。而传动系统、发动机等日本零部件进口也达到40%以上的份额,这是汽车制造的核心总成部件,影响国内企业生产的程度较深。

4、变速箱进口

10年变速箱进口

变速箱进口量-个

变速箱进口额-万美元

总量

日本进口

进口份额

总额

日本进口

进口份额

轿车自动换档变速器

2793652

1811173

65%

522538

302010

58%

其他变速箱

1257421

651465

52%

205038

118050

58%

合计

4051073

2462638

61%

727576

420060

58%

变速箱是传动装置的重要组成,而这类产品的进口总量巨大,且日本进口占据主导,因此单独分析一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属于政策宽松的产品,10年全年进口变速箱达到405万个,其中轿车用自动档变速箱279万个。而日本对华出口的变速箱数量庞大,达到进口总量的61%和进口总额的58%。

根据乘联会统计的狭义乘用车国内零售量1092万台,也就是可以理解为33%左右的中国车用变速箱使用的是日本产品。

而根据乘联会统计的2010年全国AT自动档车型销量达到400万台(不含AMT、DCT等),也就是70%的自动档变速箱生产依靠进口,其中的日本进口量占据近半数。而日系的自动档车零售160万台,剔除国产部分,也就是日本的进口变速箱要有较大比例供应国内其他类型车企,德系、美系、法系等据了解都有使用。

 

三、日本地震的内部影响

1、 已经丢失数天的产量

据每日新闻(3月15日)报道,因地震引起的零部件供应推迟自14日起所有日本国内的整车厂停止作业。短暂停止生产的状态有可能持续,主要是受东京电力限电(有计划停电)的影响。本田所有生产工厂停止作业至20日。本田在枥木县的发动机工厂受灾影响大,先修复,休业至20日,之后的情况届时再看。日野、马自达、铃木、富士重工、UDtruck作业停止至16日。日产受灾最严重的磐城工厂和栃木工厂休业到18日,追滨工厂、横滨工厂、九州工厂休业到16日。五十铃和三菱扶桑休业到18日。三菱确定16日恢复生产,但17日以后看情况再定。

2、 零部件企业受损情况不确定

目前看到的日本地震灾区的情况是粗略概况,我们联系日本自動車工業会的北京事務所,他们对震后的受灾情况感觉损失很大,很多企业受损或者停产,而宫北县的损毁影响程度较大,并附有资料。因此看来期望震后灾区企业能否快速恢复生产并不不确定。

3、基础设施的损毁

由于此次地震与核泄漏关联,成为雪上加霜,这对灾后的日本经济冲击很大,而尤其是电力缺口很难快速弥补,核电设施的损毁必然导致电力供应紧张,东京等地的电力供应出现很大缺口。

而灾后的重建应该优先于加班生产,因此期望加班满足国内外的零部件缺损订单并不现实。未来的日本零部件出口应该是缓慢恢复。

 

 

四、日本地震的中国影响

1、日本地震影响中国供应链安全

根据上述分析和乘联会内部判断:虽然也有很多成品车等受到损失,但此次日本地震的对中国影响主要是供应联的安全。

由于日本局部地区的道路港口出现问题,零部件生产和运输出现较大问题,海外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将大幅延期。丰田等企业预计在21日恢复生产,10天左右的生产停顿和零部件减产将导致海外零部件的正常供应节奏打乱,这样必然影响海外生产。目前看到部分直接依赖日本出口的美国工厂已经出现停止加班,减缓零部件耗用速度的办法对应危机。

汽车行业可能会受到日本电子行业生产中断的冲击。由于汽车作为精密份总成零部件组合,其很多基础性零部件属于通用件。而且很多零部件属于垄断性的供应,这些零部件出现问题必然逐步影响到分总成,总成、最终是整车的生产。过去一年,汽车行业一直面临着芯片和半导体短缺的问题。

 

2、日本地震导致个别车汽企生产计划调整

由于出现严重灾害,日本国内生产运输停顿,日本的全球供应体系出现问题。而日本国内受灾最重,灾后的替换购车需求较大,日本的对外车辆发运也会出现问题。世界各地都需要减产对应,需要有效的调整。

中国的从日本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总量大,且关键零部件多,价值量也较大,因此估计日本的生产停顿必然影响中国的国产车的生产节奏。而且有不确定性的长期化影响。因此世界其他地区的日系车企均会微调生产计划,减产对应供应环节的不确定性。

 

五、中国车市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由于习惯了前两年的高增长,今年厂家产销量目标较高,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庞大的生产计划迫使销量也要快速跟进,但市场相对低迷,部分厂家已经考虑或者已经加大促销力度。但此时生产出现不确定性。

1、各家排产目标较高

由于去年年底的火爆,各家的厂家和经销商库存消化很大,1-2月的产大于销(剔除报表中的去年转移销量),而经销商零售也小于进货量。乘联会判断到2月末的第一轮增库存工作已经完成。3月的厂家生产目标很高,这样对零部件的耗损也较大,厂家的进口零部件的库存不会太高。在3月初出现的这次进口零部件突然暂停,必然打乱厂家的进货节奏,安全库存将快速消化,从行业内交流,部分企业的进口零部件在3月末可能就要消化空了。如果不调整生产节奏,4月的生产就要看日本的恢复情况。极端情况可能出现企业的部分车型停产。

 

2、厂家的产销衔接

目前最大的风险还在于信息的不沟通。由于厂家和供应链对日本的零部件受灾情况不很清楚,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镇定,按原计划执行。信息沟通时也是目前停产,情况不明,或者是部分工厂受损等无法形成决策的不确定性信息。

销售部门的责任就是确保市场的既定节奏销售,认为生产也是必然的按计划推进。而目前生产也难以反馈有效信息,这样的产销衔接的不畅导致无法决策。 可能导致厂家的市场促销力度依旧很大,但可能突然间面临缺货风险。

如果出现突然的供给问题,则市场必然出现相对的混乱,也就是厂家促销,经销商加价惜售(减少应有的促销力度)。

3、零售低迷的风险

如果市场出现缺货现象,而且是突然的缺货,则市场必然陷入低迷状态,这对厂家统筹运作全年市场节奏将出现很大问题。从变速箱等的大量进口看,进口的缺货风险是必然的,稳定市场节奏,沟通信息,甚至是微调月度滚动目标和年度目标都是可能的。

4、国产车也不会受益

总有人希望把别人的灾难当成另一部分人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大。虽然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主要是针对日系企业的供货。但国内零部件体系已经相对脆弱,国产车也是以用进口的零部件为宣传口号,实际的进口件也不少。尤其是发动机控制系统、传动装置、安全装置的核心部件等还有日本进口的身影,缺一个零部件也不能成为商品。加之日本供应体系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可能首先保证自己的整车体系供货,国产车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