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周期(一)


个案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周期(一)

金方策集团 覃友茂

 

前面,笔者介绍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情况,但是,窃以为,这些研究均是短时间地接触研究对象,而我们研究的问题却是企业员工职业生涯中跨度很大的,如果时间太短,我们了解的情况将十分有限,并且无法了解一些细节。为了弥补谈访和问卷调查的不足,进一步印证访谈和问卷的不足,我们还专门选择了一部分员工进行个案研究,其中一部分还进行了追踪调查。个案研究分为二大类,共选择62人,一类由笔者亲自调研接触,样本来自于HD、JSS、RX、ZSS、XHG等公司。另一类由笔者从传记或已有的研究资料选取,样本主要来自于美国一些企业。

① 高级管理人员类
企业管理人员的个案研究共26例,这里随机抽出4例。

【案例1】 
吴××
样本来源:HD公司
学 位:博士
年 龄:45岁
职 务:HD公司 研发部预研部总监 
职 称:教授
评 价:给公司带来了新思路、新技术,目前在研发实践和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简 历: 留美攻博:3年
到日本一家企业从事研发:8年
回国到一名牌大学任教:4年
进HD公司从事研发与管理:1年6个月

吴博士认为:研究开发人员的职业发展具有周期性。一般来说,一个在某一个研究岗位上研究工作不宜过长,一般是2~3年,太长使人对工作厌倦,最好不超过3年。

他还以自身经历作了具体分析:相对而言,基础研究的周期性十分突出,因为基础研究常常做重复性的工作,一个人经过几轮带有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将逐渐失去兴趣,注意力也不会象以前那样集中,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逐渐丧失。作应用性的、局部性的研发工作,则有所不同,由于经常改变研究内容,探索性十分强,每项工作有很大差异,因而兴趣在不断转移,所以,这类人的周期可能稍长一些。而资深专家一般无法再改变职业工作岗位或职位也比较固定,工作单位也可能相对稳定。然而不论哪一类,过一时间都有会产生新的需求,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某些改变,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自己便是如此,企业如何留住这些人,那就要看到一定时候如何留住这些人,看到一定时候如何给予一定的激励,方法多种多样,国外是经常地晋升、加薪或改变工作内容与环境。

【案例2】 
陈××
样本来源:HD公司
学 位:学士
年 龄:41
职 务:人力资源部总监兼公司副总裁
职 称:工程师
评 价:对于高科技企业的生产、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简 历: 92年以前在南京一家国有企业从事管理,92年入HD公司
总裁办主任:3年
市场部总监:3年
人力资源部:1年半(仍在从事本工作)
管理主张:
① 员工需要流动,特别是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
② 在HD公司建立一个人员循环流动的体制,否则,一个人长期在一个 岗位上便会“死”掉。
③ 但不能频繁地流动,跳来跳去的人有问题。
④ 认为人的职业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但高层的管理人员有些特殊性。
⑤ 人力资源需要调整、调配,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否则,难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从1998年至99年5月,陈××一直在HD公司贯彻其管理主张。

【案例3】 
杨××
样本来源:美国LN药品公司中国独资企业(新加坡工业园区内)
学 位:学士
性 别:女
年 龄:32
职 务:美国××药品公司中国独资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
职 称:讲师
评 价: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经验。
简 历: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留校工作三年后一直在外资企业工作,已经换了三个企业,前两个企业分别干了4年和3年,在目前的企业刚工作了2年。

杨女士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一方面吸收了美国公司的传统做法,另一方面注入了个人的主张,她成功之处在于:
① 2年来公司只有一人辞工
② 公司员工视厂如家
③ 员工工作热情高,工作效率与公司本部同等。
④ 员工感到轻松,有成就感,感觉个人的价值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

她成功的做法主要有几点:
① 经常对员工进行访谈,并有详细记载。
② 经常了解员工的需求,视员工的个人需求为正当的要求。
③ 每年让员工填写一次新一年的岗位调整需求、学习培训需求、工薪需求等,与总经理协商,在不损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如无法满足,将困难反馈给员工并用另一种方法给予补偿。
④ 凡一个员工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工作满3年者,原则上均考虑给予调整。

www.jfcgf.com